▲83岁的项奶奶
70岁上央视,72岁创办深圳第一家老年大学,74岁还出了书…看起来和普通老人没什么两样,但谁也不曾想到,有着传奇般的过往。
她叫项美云,今年已经83岁高龄,给自己取的微信名叫“开心奶奶”。
70岁,上了央视
2004年12月,仙湖植物园,一位身穿大红色的polo衫,精神抖擞的阿姨正在接受采访,对面正是赫赫有名的央视主持人沈力。泛黄的照片定格下了令人难忘一幕。项奶奶自己也没想过,竟然在70岁那年,上了央视。
2006年6月,她们还成立了全国惟一一个社区老年皮影艺术团百仕达皮影艺术团。
除在国内演出外,更是走出了国门,他们远赴新加坡和美国,和当地的老人们一同交流和表演。
▲国外友人和项奶奶同台表演
▲橱窗里堆满的荣誉证书和奖杯
72岁,创办深圳第一个老年大学
项奶奶并不是土生土长的深圳人,来深圳已是退休之龄,但绝对称得上“老罗湖”。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她,却有个一颗“闲不住”的心。
和小区的大伙交往熟悉后,就主动去做义工。在机缘巧合之下,项奶奶还成了社区老人们的“小领袖”,成立了深圳第一家老年人协会。
▲成立百仕达老年协会合影
有了协会,就把老人们聚起来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要让她们有娱乐,更要有所收获。于是,项奶便奶有了创办老年大学这一想法。
“为了办下这个大学,我比上班的人还勤。”回想起那段“苦日子”,她却笑得比谁都灿烂。
老人先后找过街道办事处、老干局、太极研究会、体育局、民政局、总工会,这些地方老人都是一家家去跑,而且不止一次的跑。
要知道对待一个新鲜事物,大家都是持怀疑的态度的。很多次,老人都是无功而返。
▲2006年成立深圳第一个老年大学
但是老人就是“倔”,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老人了解了他们的上班时间后,每次都会成为最早到的一个。
看到老人一天天的坚持,这么大把岁数仍在烈日下奔走,各个部门终于被老人的坚持和热情给感动了。
终于在2006年7月5日,正式成立深圳第一个老年大学——深圳百仕达老年大学。
74岁,出了第一本书
项奶奶前后还花了几年时间,把社区老人们的活动和故事编成了厚厚的两本书《枫叶红了》《红枫圆梦》。
“为了整理找到每一个过往的事迹,除了吃饭就是找资料,不做完心里就感觉不踏实”。
书里的故事见证着他们的辛酸与荣耀,一幅幅照片后的故事,就好似他们打下的“江山”。
汶川地震,捐出了自己看病的钱
2008年,汶川大地震,项奶奶守在电视旁,边看边流泪,悲痛不已。她说,“虽然不能去到前线,但是在后方的我,必须要做点事情”。
为了做出表率,她将多年的积蓄5.12万元捐出来作为特殊党费。
▲老人们为灾区募集善款
大家都被她的行为感动,当即就有老人捐出了2000元。在项奶奶的带领下,大家还开始组织安排义演,以及用流动捐款箱去募款。
连续3天,他们常常连饭都顾不上吃,每天“奋战”到深夜,最终一共筹得21万元。
▲老人们为贫困山区捐款
我不优秀,但我善良
“我不优秀,但我善良,上半夜替别人想下半夜替自己想,知恩感恩,知足知报。”项奶奶说,这是她做人的原则。互动
在深圳拼搏的你,心中怀揣梦想是什么?
作者 | 丹尼尔
本文由深圳微时光原创发布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