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北京最美一条街在这里,4公里京城文脉浏览千年历史文化帝王伟人
[打印本页]
作者:
远航
时间:
2018-7-15 09:30:58
标题:
北京最美一条街在这里,4公里京城文脉浏览千年历史文化帝王伟人
北京最美一条街在这里,4公里京城文脉浏览千年历史文化帝王伟人
京味儿 2018-07-01 19:12:25
您知道北京最美的一条街在哪儿吗?您可能会说,北京漂亮的胡同街道多了去了,你说了也不算啊。没错,我说的不算,老舍先生说的算不算?老舍在《骆驼祥子》里,借着祥子的眼睛,描写了“北京最美的一条街”。不论你多少次走过这段路程,不论春夏秋冬,从阜成门到五四大街这一段路,都绝对是老北京的精华风景聚集地。
老舍先生是这么描述的:“这儿什么都有,有御河、有故宫的角楼、有景山、有北海、有白塔、有金鳌玉蝀桥、有团城、有红墙、有图书馆、有大号的石狮子,多美,多漂亮。”
这便是北京阜景街,又称阜景历史文化街。它形成于元代,历经明、清、民国,延续至今,全长3.8公里。阜景街上汇集了皇家经典文化、中外宗教文化、民俗风情文化和名人故居文化,堪称贯穿北京市中心的“文脉”。
沿着这条街,可以逛妙应寺及白塔、历代帝王庙、广济寺、万松老人塔、西什库教堂、北平图书馆旧址、北海、景山、故宫、北大红楼等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可谓“一街十景”。从元代建都到近代的700年间的皇城宫阙、经典园林、三朝古刹、西洋教堂、博物馆所居应有尽有,说它是“北京最美的一条街”,确实名不虚传。如果您没逛过这条街,就到我的文字中去领略它的万种风情吧!
妙应寺白塔
沿着阜成门内大街从西往东走,没多远就会看见一座醒目的白塔,在一片灰色的建筑群里显得极为美丽。这便是白塔寺,又称妙应寺。白塔寺是一座藏传佛教的寺庙,始建于元朝,初名“大圣寿万安寺”。这座白塔由当时入仕元朝的尼泊尔匠师阿尼哥主持建造。经过八年的设计施工,于1279年终于建成,并随即迎请佛舍利入藏塔中。
清代中后期,这里的僧人们将配殿和空地出租,并逐渐演变为北京城的著名庙会之一,每到逢年过节,这里就热闹非凡,以至在北京民间形成了“八月八,走白塔”的习俗。这座白塔也历经了不少坎坷,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寺内喇嘛被遣散,大门和钟鼓楼都被拆除改建为商场,寺内的其他地方也被机关单位占用,大量文物遗失或被损毁。直到1997年,北京市政府提出“打开山门,亮出白塔”的口号后,才拆除商场,重修了山门和寺内建筑。1998年,妙应寺终于重新开放。
白塔寺门票20元,平时相当幽静,寺内有纪念白塔的设计者尼泊尔匠师阿尼哥的塑像,塔前两棵玉兰树,春天极美。如果想俯瞰白塔寺的全景,附近一家叫做德“莲花”的咖啡馆,是在“白塔之光”青年旅社的三楼,有一扇窗户正对白塔,视野极佳。值得一提的是,附近的白塔寺东夹道这条胡同是我认为的北京最美胡同,没有之一,白塔映衬着红墙,两位老人缓缓走过,是最经典的北京风景。
顺便说一句,白塔寺北边的一条胡同宫门口东岔81号有一个“白塔寺街区会客厅”,是北京第一个胡同开放空间,经常举办各种文化和聚会活动,虽然大家都不认识,但是其乐融融,很有胡同大院风格。这条胡同里还有著名的“徐记烧饼”。
历代帝王庙
白塔寺往东走一段就可以路边看见一座巍峨的大门,这便是历代帝王庙。它是明清两代皇帝崇祀历代开业帝王和历代开国功臣的场所,乾隆几经调整,最后将祭祀的帝王确定为188位。
历代帝王庙占地21500平方米,是我国现存唯一的祭祀中华三皇五帝、历代帝王和文臣武将的明清皇家庙宇,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进程一脉相承、连绵不断的历史见证。乾隆提出了“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从明嘉靖十一年至清末的380年间,在历代帝王庙共举行过662次祭祀大典。它是中国古建筑宝库中的精品,更是吸引海内外华人祭祖炎黄、颂扬先贤、增强历史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场所。
历代帝王庙门票20元,平时人很少,建筑物气势恢宏,非常美丽,尤其是供着牌位的大殿里住着很多雨燕,飞进飞出,鸣声啾啾,古意盎然。
广济寺
西四路口的西北角有一座著名的寺庙,跨越三朝,历久弥新,香火旺盛,这便是广济寺,也是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广济寺历史悠久,但命运多舛。它初创建于金代(1115~1234),初名西刘村寺。元代改称报恩洪济寺,后毁于兵燹,殿宇无存。明天顺元年(1457)开始在原址重建,成化二年(1466)完工,更名“弘慈广济寺”。明万历十一年(1583)、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又两次重建。民国年间,寺两次遭火灾,又两次重建。解放初期,政府拨款将全部寺舍修复,1953年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址。此后又两次进行全面修缮,使之得以保存古寺原貌。
万松老人塔
西四路口南有一座引人注目的古塔,这便是万松老人塔。它始建于元代,是北京作为文化古城的早期建筑之一,也是北京城区仅存的一座密檐式砖塔。塔原为八角七级密檐式,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修时加高至九级。现塔为1927年叶恭绰等人集资重修。塔高16米,八角九级密檐式,清塔中包着元塔,古朴典雅,玲珑精致。旁边的砖塔胡同因之得名,这条胡同也是北京从元代留存至今的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
砖塔胡同的古老,我们可以从元人李好古的杂剧《张生煮海》中找到佐证。剧中有这样的台词:“你去那羊市角头砖塔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足证元大都城里,已有砖塔胡同。至于“羊市”则应指砖塔胡同旁边的羊肉胡同,同样历史悠久。
砖塔胡同还留下很多名人足迹。1923年鲁迅在与周作人反目后从八道湾搬来砖塔胡同61号(现84号),并在这里写出了《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和《肥皂》、《中国小说史略》等作品。鸳鸯蝴蝶派作家张恨水曾居住在砖塔胡同43号(今95号)并在这里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1927年刘少奇随北方局由天津迁到北平,暂住在砖塔胡同四眼井10号的同事家里。
如今,万松老人塔下有个典雅的小院,这便是正阳书局,是一个专门卖北京文史类旧书的书店,掌柜是个小伙子,名叫崔勇,热爱北京文化,辞去外企职位开了这家书店,这里能找到不少北京史料,是很多北京人寄托乡愁的地方。这个小院很适合没事闲逛,翻翻旧书,看看古塔,院子里经常有展览,还有茶座,是个很惬意地可以闲度时光的地方。书店里的猫非常慵懒可爱,名叫“砖砖”。
西什库教堂
从西四再往东走,过了西安门,便可以看见西什库教堂的尖顶。西什库教堂俗称北堂,和宣武门的南堂相对应。它是一座天主教堂,1703年开堂,曾经长期作为天主教北京教区的主教座堂,是北京最大和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北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它的四个高高的尖塔,三个尖拱券入口及主跨正中圆形的玫瑰花窗,塑造出端庄而绮丽的立面,在青松翠柏环绕之中越发显得洁白挺拔,整体建筑非常美丽。西什库教堂还有一些附属建筑,其中有一座配楼,是原来神职人员的宿舍,建于1901年,是一座巴洛克风格的西式小楼,如今改建成“1901”咖啡馆,望着教堂的尖顶,可以慵懒地在这里泡上一天。
北平图书馆旧址
向东走过了府右街路口,便进入文津街,可以看到路北一座巍峨的大门,门口两个威武的石狮子,这大概就是老舍先生说的那个“大号的石狮子”。这是北平图书馆旧址,如今的国家图书馆古籍部。
这个地方可不简单,北平图书馆1931年落成,它是当时远东最先进的图书馆之一,共耗费银元240余万元,皆来自退还的庚子赔款,占地面积七十六亩,建筑外观是华丽的中国传统宫殿式结构,内部设施则全部为当时最先进的西式设备,较之美国国会图书馆决不逊色。有学人记载“单是它那中央大厅两侧下楼梯的卫生间,铺地六角小瓷砖,外面看不到里面里面能看到外面的窗玻璃,一色都是美国货,比北京饭店的还讲究”。
让人有些惊讶的是,这么高大上比北京饭店还讲究的图书馆当年是免费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市民无需交纳任何费用,只需每次在图书馆入口处领取具有借书证性质的门牌就可以在图书馆中任意借书阅览,但并不提供外借。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民国年间那么多文豪作家热爱北平,这大概也是原因之一。不过,图书馆对进馆读者的衣着有着严格的要求,读者必须着中式长衫或者西式衬衫西裤并衣着整洁方可入内,否则就要被挡在图书馆的大门之外。
解放以后,1950年3月6日国立北平图书馆更名为国立北京图书馆,1951年6月12日更名为北京图书馆,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的国家图书馆。1987年,北京图书馆新馆在白石桥路(今中关村南大街)落成,这里成为国家图书馆古籍部,这里平时可以看书,周末经常有讲座。
北海
过了国家图书馆接着往东走,远远便望见白塔,站在著名的金鳌玉蝀桥(又叫北海大桥)上,北边是北海,南边是中南海。北海的景点就不一一介绍了,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北海的美是说不尽的,春花秋月,夏荷冬雪,哪个北京人的记忆中没有北海呢?从小时候春游,到谈恋爱时湖上泛舟,到结婚成家带着孩子玩耍,北海陪伴我们走过很多年。
北海承载着很多北京人成长的故事,对于我尤其如此。印象最深的是大学毕业后,同学们各奔东西,如果有老同学来京,自然要呼朋唤友一聚,记得最盛大的那一次聚会就在北海。傍晚时分十几个同学租了两三条船,还是划桨的那种,划着划着,大家开始唱歌,当然是“让我们荡起双桨……”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都有点感伤。那时,大家刚离开象牙塔,初尝生活的酸甜苦辣,有的为工作,有的为恋情,各怀心事,最后大家竟然像小孩子一样打起了水仗,静园时走出公园,大家都像落汤鸡一样衣衫尽湿。北海留下了我们这一代人青春的歌声, 狂欢、流泪,悲喜交织,五味杂陈,那些一去不返的年轻岁月。
角楼和御河
从北海公园的大门沿着文津街向东望,远远便能看见故宫的角楼。一直认为角楼是北京最美建筑,没有之一,四季晨昏怎么看都美。
现在故宫北门神武门是出口并非入口,所以我们就暂且不进故宫了,但是宫墙外的景致依然令人留连往返,老舍先生所说的“御河”就是今天的筒子河。御河与角楼,是最具北京特色的风景,也是摄影爱好者的圣地。平时经常聚集大批“长枪大炮”,要是彩云满天或者大雪纷飞的天气,那就更是人满为患了。
角楼之美在于玲珑奇巧。从它的外面观看,三重檐飞翘的屋檐,层层叠叠共计有28个翼角,16个窝角,28个窝角沟,10面山花、72条房脊,处理得非常巧妙,大小结构复杂精密,别出心裁,是古建筑的瑰宝,令人叹为观止。
角楼是紫禁城城池的一部分,它与城垣、城门楼及护城河同属于皇宫的防卫设施。故宫 的护城河便是筒子河,筒子河全长3.5公里,以神武门、午门为南北轴线,东、西华门为东西轴线,筒子河划为西北、东北、西南、东南四部分。东华门、西华门和神武门门前路面下各有涵洞将四部分连通。深10公尺。从积水潭引水,最后金水河相交,汇入菖蒲河。即便不进故宫,绕着筒子河转上一圈,一路上风光也是极好的。
筒子河边种满垂柳,走在这里,经常会想起“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这样的诗句,当然现在谁也不敢破坏柳树,可是几百年前的御河边,大概有不少春闺怨妇吧。
景山
故宫神武门对着的,就是景山公园。它坐落在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西临北海,南与故宫神武门隔街相望,是明、清两代的御苑。公园中心的景山为堆土而成,曾是全城的制高点。景山一年有两个时候人最多,一个是春天牡丹花开的时候,一个是冬天下雪的时候。春天牡丹节称“花开时节动京城”并不为过,而雪后虽然地湿路滑,但是景山却熙熙攘攘,都是摄影爱好者为拍雪后故宫占领制高点。
景山还有一个著名的地方“明思宗殉国处”,就是崇祯上吊的歪脖树。明末,李自成起义军于1644年3月攻入北京,崇祯3月19日逃到景山,自觉有愧于祖先基业,以腰带自尽于观妙亭下的歪脖槐树之上。十年动乱期间,老槐树被当作“四旧”砍掉,1981年在原址新移栽了一棵古槐。1996年,公园管理处将东城区建国门内北顺城街7号门前一株有一百五十多年树龄的古槐移植至老槐树原处,替代了1981年新移植的小槐树。各朝各代均有诗文评此处,如清代《燕都杂咏》中有诗云:“巍巍万岁山,密密接烟树;中有望帝魂,悲啼不知处。”1950年代,有联曰:“君王有罪无人问,古槐无过受锁枷。”
北大红楼
过了景山沿着五四大街再往东,就阜景街的最后一站,著名的北大红楼。红楼是1916年至1952年期间,北京大学的主要校舍所在地之一。整座建筑通体用红砖砌筑,红瓦铺顶,故名“红楼”。它是五四运动发源地,如今是“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红楼是中国近代史上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重要场所。1919年五四运动中,红楼和它北面的操场是反帝爱国运动的策源地。如今,楼里已恢复旧日样貌,似乎不久前还有朗朗书声。
1919年到1920年,毛泽东同志曾在楼内图书馆工作。鲁迅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时的休息室在二楼扶梯对面。许多著名学者和新派人物在这里讲过课。如此深厚的历史和人文渊源,使“北大红楼”历经时代变迁而始终令人瞩目,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从阜成门到五四大街的尽头中国美术馆,这一段将近4公里的路程如果细细走来,逛一个星期都不够。这条街需要用心去感受,这里有历史,有宗教,有人文,有艺术;有盛世华章,有亡国悲歌,也有乱世风云;有帝王印记,英雄美人,更有伟人故事。千年历史长河尽在这条街上浓缩聚集,说不尽道不完的一条街,您说它能不能算北京最美?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