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主要成员学历趣谈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18-8-6 06:41:16
标题: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主要成员学历趣谈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主要成员学历趣谈
2018-08-01 16:48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一概念。他回忆党的战斗历程,指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也就是毛刘周朱和任弼时同志,弼时同志去世后,又加了陈云同志。到了党的八大,成立了由毛刘周朱陈邓六个人组成的常委会,……这个领导集体一直到‘文化大革命’”(《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9页)。在这里,邓小平论述了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的简要过程,而且列举了其主要成员,即: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陈云、邓小平。
在革命战争时期,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人们普遍不重视学历,也很少谈论学历。如今,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重视教育,越来越看重学历。在新的情况下,梳理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主要成员的学历,一定会引起人们的兴趣与关注。
毛泽东的学历: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生,原字咏芝,后改润之,湖南湘潭人。8岁开始读孔子的圣贤书,16岁前曾停学两年在家务农,所以,毛泽东后来把自己的私塾生活概括为“六年孔夫子”。1910年秋,毛泽东到湘乡县东山小学读书。次年春,到长沙顺利考入湘乡驻省中学。不久,武昌起义爆发,兴奋的毛泽东投笔从戎,参加长沙革命军,再一次中断了学业。1912年,毛泽东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取了湖南省第一高中,并成为这所学校的高材生。但读了半年之后,毛觉得这所学校的课程太浅,且内容陈旧,已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于是主动退学,到湖南省立图书馆自学,第三次中断学业。1913年春,毛泽东考入五年制的公立湖南第四师范学校,第二年春,四师并入第一师范,毛泽东随即转入一师上学。四师是春季开学,一师是秋季开学,因此,他重读了半年预科。
2006年,芷江侗族自治县档案馆发现了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原始学籍档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职员学生一览表》。这份档案的日期为“民国四年八月”即1915年8月。在学生名单“二级三班”上赫然写着:“毛泽东、润之、二一、湘潭、清宁镇韶山、百九十里、湘潭银田市长庆和号”。 这是毛泽东在一师读书时基本情况的原始记载。档案显示:1915年毛泽东在湖南一师二年级三班读书,时年21岁。
2011年,芷江县档案馆工作人员在清理民国档案时,又发现了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毕业时的部分“原始毕业档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本科第一部第六、七、八、九、十班学生毕业名单》,该名单原载中华民国教育部编辑的中华民国七年(1918年)十月二十日出版的《教育公报》第五年第十三期上,其中在第八班毕业名单里有毛泽东的名字。这两份档案,相互联接、相互印证,大致勾勒出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的真实情况。
在第一师范度过的青春岁月是令毛泽东难以忘怀的美好时光。全国解放后,毛对其同学周士钊说:我没有正式进过大学,也没有到外国留过学,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的基础,一师是所好学校。
毛泽东最后就读的学校是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因此,有学者指出:毛泽东是小学毕业后入了师专,毕业以后又去当小学教员。那个时候的师专,就相当于现在的中专,即初高中水平。
不过,笔者则认为,毛泽东的学历应该更高一些,理由如下:
一、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被誉为“湖南亚高学府”。该校创办于1903年,最初称湖南师范馆,1912年始改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办学颇有名气,以“湖南亚高学府”而驰名全国。
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制5年。从1913年到1918年,毛泽东在一师(包括合并前的四师)就读了五年半。
三、《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本科第一部第六、七、八、九、十班学生毕业名单》是经民国政府教育部批复并公布的文件。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档案资料,尤其是“本科”两个字值得特别重视。这份档案表明,民国政府教育部不但批准这批学生毕业,而且批准他们的“本科”学历。
因此,笔者认为,毛泽东的最高学历起码是大专,甚至应该更高一些。
刘少奇的学历:
刘少奇,湖南宁乡人,原名刘渭璜,1898年11月24日生。少年时期,刘少奇在家乡上过私塾和小学;15岁时考入宁乡县立玉潭高小,1916年毕业,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湖南邵阳中学,随后又考进了长沙一中,再后考进了宁乡驻省中学读书。 刘少奇目睹军阀混战不止,认为只有靠武力才能扭转局面,于是弃文就武考进了湖南讲武堂。 1918年夏,皖系军阀做了湖南督军,解散了讲武堂,致使他未能完成军事学业。
1919年6月,刘少奇来到北京。这时,北京的五四运动已接近尾声。但刘少奇仍然积极参加了北京、天津等地的学生运动。当时,到西方国家去留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革命的理论,是五四运动前后先进知识分子认定的救国道路。国内许多地方,都掀起了一股留法热潮。湖南省的留法勤工俭学活动,在当时搞得比较红火,这使刘少奇产生了留法的念头,经人推荐进入保定育德中学附设的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第三班学习。
在保定育德中学,刘少奇学到了一套较好的手工艺技术;同时,也读到了《新青年》、《每周评论》、《东方》和育德中学自办的一些进步刊物,学习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进一步了解了国内外形势和俄国十月革命及布尔什维克党的情况,这使他原定留学法国的想法开始转变,转而对红色苏俄十分向往。
1920年,刘少奇在长沙加入了社会主义共青团,并被组织推荐入上海外国语学社预备班学习。1921年初,由上海共产党小组介绍去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莫斯科东方大学全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是上世纪20年代初由联共(布)创办的一所专门培养革命干部的政治大学。其主要任务是为苏联东部地区培养民族干部和为东方各国培养革命干部。
根据俄罗斯解密档案的记录,刘少奇等首批26名中国留苏学员于1921年8月1日在莫斯科东方大学登记注册,并领取了学生证。当时,他们学习的课程有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俄语等,除此之外,还学习一些马列主义名著,如《共产党宣言》、列宁所著的《青年团的任务》、布哈林的《共产主义ABC》等。由于教员均为俄国人,学校专门聘请了翻译,当时北京《晨报》驻莫斯科特派记者瞿秋白和李宗武都曾在东方大学中国班担任过翻译。
东方大学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考验着东方大学的每一位同学。刘少奇始终表现得很坚定,从不叫苦。他只感到时间不够用,总希望在莫斯科学习期间,尽量多学一些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和俄国革命的新经验。
1921年冬天,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延伸到东方大学,开始在中国班发展成员。刘少奇、罗亦农、彭述之等人都已经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便首先转为中共党员。之后,刘少奇等几个党员一起组织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的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旅莫支部,刘少奇担任支部委员和第一任干事长(即支部书记)。
1922年春,刘少奇因国内工人运动发展的需要提前回国,在东方大学学时为8个月。
综上所述,刘少奇的最高学历应该是莫斯科东方大学肄业。
周恩来的学历: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字翔宇。1910年春,随伯父离开淮安,先后在奉天省银州(今辽宁铁岭市)银岗书院和奉天(今沈阳市)东关模范学校读书。1913年8月至1917年6月,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1917年9月,赴日本留学。由于叔父逝世,经济上困难,国内反段祺瑞卖国运动兴起等原因,周恩来在日本没有考上大学,又回到天津,报考了南开学校大学部。1919年11月25日,南开学校大学部改名南开大学,周恩来成为南开大学第一期学生。
近年来,国内个别报刊曾刊登文章说“周恩来没有上过大学”;而且网上关于周恩来生平也几乎没有在南开大学读书的记载。这是不负责任的谬论与疏忽。
1998年,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由中共天津市委党史研究室、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南开大学周恩来研究室合编了《周恩来与天津》一书(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入了两件影印的文物:
一、1919年9月,周恩来入南开大学时的注册登记表。登记表上面填写:“姓名:周恩来,民国八年九月入校,注册号:62”。
二、1919年9月25日,南开大学开学纪念全体师生合影。周恩来为最后一排左起第一人。
这两件文物现收藏在南开大学档案馆。它足以说明周恩来是“南开大学第一期的学生”。
关于在南开大学读书的经历,后来周恩来在接见中外记者时也多次谈到。
1937年2月,周恩来在延安接见了天津英文报刊《华北明星报》记者。他说:“我在天津南开读中学、大学,这个学校教学严格,课外活泼,我以后参加革命是有南开教育影响的。请你回到天津后,在南开大学张伯苓校长前代我问候。”
1946年9月,周恩来在接见美国记者李普曼时说:“15岁(1913年)我入南开中学……1917年中学毕业后我去日本念书……1919年五四运动时回国,又进南开大学,参加五四运动,主编《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后该报被封,我被捕,坐牢半年。”
周恩来上南开大学之时,五四运动影响日益深远。他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积极投身到反帝爱国运动之中,未能专心学习。对此,解放初期他在一次给高等学校教师讲话时也曾说过:“我中学毕业后名义上进了大学一年级,但是正赶上五四运动,没有好好读书。”他还谦虚地说:“所以,我是一个中等知识分子。今天在你们这些大知识分子、大学同学面前讲话,还有一点恐慌呢。”
从1920年11月到1924年7月,周恩来在欧洲度过了四年。他先后到过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所谓留过学,但是从来没有进过这些国家的大学之门”(周恩来语)。他也准备过报考大学,但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迫使他投入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之中。他把“研究主义”放在第一位,深入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确立了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所以,他在欧洲四年,虽然没有弄到一纸文凭,但却已成长为一个对马克思主义有相当研究的共产党人,一个走向成熟的职业革命家。
因此,周恩来的学历应该算大学肄业。
朱德的学历:
朱德,字玉阶,1886年12月1日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佃农家庭。少年的朱德在家乡马鞍场读私塾l2年,在顺庆府学堂(今南充二中)读书一年半,1907年考入四川省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1909年初,朱德到昆明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在云南参加辛亥革命武装起义。1915年12月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战争。1917年7月任滇军旅长,在四川参加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的护法战争。1921年春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云南省警务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等职。
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朱德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2年8月为寻求革命真理赴德国,在柏林结识周恩来等共产党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德国期间,朱德曾在哥廷根市一所大学里读书。1925年返回柏林,当选为中国国民党驻德支部执行委员,因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两次被德国政府逮捕,并被驱逐出境。1925年7月,中共旅欧支部选派朱德等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次年3月,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抽调朱德、彭干臣等有作战经验的学员,举办了一个军事训练班,朱德任班长。1926年夏,包括朱德在内的这批共产党人秘密回国,受中共中央派遣到四川军队中进行革命工作,1927年初,朱德到江西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培训革命军事干部。
综上所述,朱德在国内受到很好的学校教育,仅在四川就求学14年半。如今朱德故居纪念馆还珍藏着当年朱德在体育学堂读书时留下的成绩单,足以证明他的学历是大学本科。朱德还在云南讲武堂读过书,并有在德国与苏联留学的经历,精通英、俄、法三国外语,知识非常渊博。
任弼时的学历:
任弼时,1904年4月30日出生于湖南湘阴县一个贫苦教员之家。5岁就随父亲去长沙读书,7岁入明德小学,11岁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属高小。此时,毛泽东正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毛泽东比任弼时长11岁。1918年秋任弼时高小毕业,考入长沙私立明德中学,1919年春转入湖南第一联合县立中学(即长郡联立中学)。在校内受五四运动的影响,积极参加游行宣传等爱国活动。
1920年,他因家境困难无法继续学业,联系旅法勤工俭学未成,便加入毛泽东、何叔衡组织的俄罗斯研究会,准备去苏俄勤工俭学。经研究会介绍,他到上海参加俄语学习班,在那里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
1921年5月,经上海共产党小组介绍,任弼时与刘少奇等一同赴苏俄。1921年8月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此时,苏俄局势艰难,粮食短缺。一天只能领到200克黑面包,忍饥挨饿,但他却刻苦地学习,并积极参加政治活动。
1922年12月,中共旅莫支部会议同意任弼时转为中共党员,不久,接替瞿秋白担任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西方革命运动史课堂俄语翻译。1923年4月出席中共旅莫支部委员会成立大会。 1924年1月25日参加为列宁守灵等葬礼活动。 1924年7月作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正式代表之一,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青年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
1924年7月,任弼时启程回国, 来到上海,在共青团中央工作,因张太雷长期离职,两年间由他代理中央书记。
任弼时与刘少奇一起入莫斯科东方大学,但刘少奇读了不到一年,而任弼时却完成了学业,因此,任弼时的最高学历应该是莫斯科东方大学毕业。
陈云的学历:
陈云,1905年6月13日出生在江苏青浦县的练塘镇。6岁那年,舅舅送他到私塾接受启蒙教育,1914年,到练塘贻善初等小学读书。1916年,他进入青浦县乙种商业学校读书,不久,因家里生活拮据,便辍学在家,在舅舅的小饭馆做杂工。
天无绝人之路。在舅舅开的饭馆的顾客之中,有一位叫杜衡伯的常客,是当地有名望的进步教育家,练塘公立颜安国民小学的校长。杜衡伯见陈云聪明伶俐,手脚勤快,觉得这孩子失学太可惜,就答应让他免费入学。这样,陈云又重新走进了学校。陈云十分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更加努力地学习。
1919年暑期,14岁的陈云高小毕业,经人介绍,离开了故土与亲人,登上东去上海的小船,来到商务印书馆做工。
1935年初遵义会议召开之后,中共中央派陈云去苏联向共产国际汇报,随即陈云从长征队伍中消失了。1935年9月,他与陈潭秋、曾山等一起抵达莫斯科,进入莫斯科列宁学院学习。
莫斯科列宁学院是共产国际的高级学校,建立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为共产国际培养了大批领导干部,在国际共运史上立下了伟大的功绩。其学员由各国共产党选送而来,因为各国语言文字不同,故按语言分班。
在莫斯科列宁学院,陈云主要学习政治经济学,列宁主义问题、西方革命史、中国革命问题和中共党史,他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知识同这段时间的学习是分不开的。除此之外,陈云在以前英文的基础上又重新学习了英文。几个月后,陈云“就能看莫斯科的英文版每日新闻,会话也能说这些‘洋泾浜’了”。翌年5月,陈云获得了列宁学院学习“突击手”的称号。在此期间,他还曾在莫斯科东方大学担任教学工作,讲授党建和工会建设课程。1937年4月,陈云回国。
党的十二大前夕,有关部门向陈云建议,把原来填写的高小毕业学历改为大专。陈云说,不要改,简历中的文化程度是指接受正规教育的程度,不是指实际水平,我只上过小学,只能填高小毕业。他还说,我永远是小学生。
在陈云看来,“文化程度”是指所接受的正规教育,而莫斯科列宁学院不属于“正规教育”,所以他只填“高小毕业”。但是,按照现在的观点,在国外留学,即使是在职进修培训也应在“学历”的范畴。因此,笔者认为,陈云最高学历不应是小学,而应是莫斯科列宁学院。
邓小平的学历:
邓小平,1904年8月22日生于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原名邓先圣。1909年进私塾读书,学名邓希贤。而后在协兴乡初级小学与广安县高等小学学习。1918年,14岁的邓希贤高小毕业,顺利地考入广安县立中学。但不久就退学了。因其父在重庆听到将要举办“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的消息,捎话到家里,让儿子去重庆,进预备学校读书。
1918年下半年,邓希贤到了重庆,从此中断了学业。
1919年9月,邓希贤考上了留法预备学校。那一年,他刚好15岁。
学习一年, 经过学校毕业考试、法国驻重庆领事馆的口试及体检,合格的有80多人。邓希贤即是其中的一名,而且是年龄最小的一名。
1920年10月19日,历时39天,行程三万余里,16岁的邓希贤和他的同学终于来到了法国。邓希贤满怀热忱来到法兰西,不料,冷酷的现实令梦想很快就破灭了。他没有经济力量维持学业,在法国五年的时光里实际上只在学校读了五个月的书。其余时间都在做工,而且是没有多少技艺的苦力。幸运的是,在困境中求生存的邓希贤遇见了志存高远、才华横溢的周恩来。这种历史的偶然相遇改变了邓希贤的命运,也深刻影响了后来中国的历史。在周恩来等人的引领下,1922年2月,邓希贤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次年改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3年夏,参加旅欧共青团支部工作。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那一年,他刚好二十岁。
1926年年初,根据中共旅欧支部的指示,邓希贤等在法国受到巴黎警察当局迫害的17名党、团员转道来到莫斯科,先进入东方大学,不久转入中山大学。
莫斯科中山大学全称“中国劳动者孙逸仙大学”,是联共(布)中央在孙中山去世后为纪念他而开办的,目的是为中国培养革命人才,学制两年。在波澜壮阔的中国现代史上,对中国革命影响最大的“洋学府”恐怕要数莫斯科中山大学了。从这所异国学校走出的骄子,陆续成为国共两大政党的风云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无疑当属邓小平与蒋经国。
邓希贤被分到了七班(学校一共分十三个班,每班25-40人)。七班是个很特殊的班级,无论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被认为最有前途的学生都在这个班。其中共产党方面有邓希贤、傅钟等,国民党方面则有谷正纲、谷正鼎、邓文仪,还有汪精卫的侄儿和秘书、于右任的女婿屈武等等。后来这个班私下里被称为“理论家小组”,而邓希贤则很快被选为七班的党小组组长。
邓希贤没有完成学业。根据党的指示,1926年底就回国了。1927年7月, 邓希贤到了武汉,任中共中央秘书,更名邓小平。
这样看来,邓小平的最高学历是莫斯科中山大学肄业。
作者:
甲丁
时间:
2018-8-6 08:08:34
阅读经典,体会经典,传承经典,传递正能量,提高自身的涵养。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