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入主中原之初,在广东、福建和云南分别封了三个王,分别是吴三桂,尚可喜和耿精忠三人,这三人原本是前明的边关大将,后来投降了清朝,在清朝入主中原之时,充当了急先锋,为满清立下了赫赫战功,因而称为“三藩”。
三藩之中,地盘最大,兵力最强的当属平西王吴三桂,手下约有53佐领,30多万兵马,并当时的陕西提督王辅臣、贵州提督李本深和四川总兵吴之茂都是吴三桂的老部下了,再加上其他两藩的兵力,合计多达70万之众,再加上吴三桂本人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年轻时曾率领关宁铁骑对抗满清八旗,后来又大战李自成,不是一个轻易对付的人。
康熙十二年(即公元1673年),年仅20岁的年轻康熙皇帝觉得撤藩,战争随即爆发,在初战的几个月时间里,吴三桂接连占领了湖南、贵州、四川等省份,再加上老部下在云南、广西等地担当重任,也得到了这些省份的支持,一时间大清江山处于风雨飘摇,似乎大势已去,吴三桂似乎能有一统天下之势。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转,形势就急转直下,吴三桂处处兵败,大清卷土重来,一副好牌就被吴三桂打烂了,那么曾经叱咤沙场的60岁老将吴三桂为什么斗不过20岁毛头小子康熙?主要有以下两大原因。
第一、被队友坑了
吴三桂的老部下陕西提督王辅臣的反叛,原本王辅臣首先起兵响应吴三桂,还攻陷了陇右、陕北等到,向东则能威胁京师要地,可后来康熙皇帝缓过神后,一面派人劝降了王辅臣,一面派重兵打压王辅臣,最红王辅臣投降,解除了对京师的威胁。
郑成功的儿子郑经背后捅刀,原本另一个藩王耿精忠也出兵攻取江西、浙江等地,毕竟江南,威胁清朝的赋税重地,谁知道郑经出兵福建,结果耿精忠被迫回兵福建,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再次投降清朝。
第二、战略问题
吴三桂原本起兵之初,并不是要和大清争天下,在吴三桂的内心深处希望和大清划江而治,这样保守的作战思维成为了其军事战略中最失败的地方。如若吴三桂学习太平天国那样,分兵两路,一路北上威胁京师,吸引朝廷主要兵力,另一方面和耿精忠顺着长江而下,占据江南,断了大清的赋税重地,就算不能打败清朝,起码也能和太平天国那样划江而治。
随着最后的兵败,74岁的吴三桂自知时日无多,于是在衡阳称帝,过足了一把皇帝瘾,随后不久便病死了。吴三桂成也年老,败也年老,年老的他有经验,所以一开始势如破竹,失败在于思维过于保守,失去了年轻的雄心壮志。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