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毛主席画像的诞生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18-10-5 06:59:21     标题: 毛主席画像的诞生

本帖最后由 华忠 于 2018-10-5 07:01 编辑

    毛主席画像的诞生                                         

2018-10-05 00:00                                                   


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毛泽东彩色巨幅画像,不管你站在画像前方的哪个位置,毛主席那庄重而慈祥的目光都会注视着你。但是,从1949年到现在的60多年时间里,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的画像一共经历过“八次更迭”。
第一幅画像庆祝北平解放大会 悬挂时间:1949年2月12日 主笔:董希文







1949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五,北平的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把大红灯笼高高挂起,不仅因为这一天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更因为这天还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二十多万北平市民将在天安门广场集会,庆祝北平和平解放。那天,天安门城楼中央悬挂着毛泽东主席的巨幅画像,城门上挂着写有“庆祝北平解放大会”几个金字的红色横幅,中间有“工、农、兵、学、商”塑像,工人、农民高举斧头、镰刀,一颗红星挂在雕像上方。这是毛泽东画像第一次挂上天安门城楼。
第二幅画像纪念“七七”抗战12周年大会 悬挂时间:1949年7月7日 主笔:董希文

1949年7月7日是抗战12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天安门又一次得以重新布置,而此次悬挂的就是天安门城楼上的第二版毛主席画像,同时悬挂的还有朱德画像。两位伟人的画像之间,一颗巨大的红星光彩闪烁,这也是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同时出现两位领袖画像。这一天,毛主席第一次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大会的20万群众情绪异常高涨,滂沱大雨中“毛主席万岁“、“中国人民万岁”的口号交相响起,天安门广场一片沸腾,预示着新中国已呼之欲出。
第三幅画像开国大典 悬挂时间: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主笔:周令钊







1949年10月1日,一幅高6米、宽4.6米的毛主席画像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画像中毛主席头戴八角帽,面部稍侧,微带笑容。由于画像巨大,为了经得住风吹,最后是用拼接起来的铁皮作了“画布”,所以画像重达1.5吨。据记载,画像所参考的照片是摄影师郑景康在延安拍摄的毛泽东与朱瑞合影照片的剪切版,但对比照片和画像,人们会发现:画像中主席的领口是系好的,照片中则是敞开的。原来,在画像完成后,时任北平市市长的聂荣臻第一个观看了画像效果,他建议画像上主席的风纪扣要扣好,这样更严肃,随后画像作者周令钊便进行了调整。
第四幅画像 悬挂时间:195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 主笔:辛莽




1950年5月1日,毛泽东主席免冠画像挂上天安门城楼。担任主笔的是人民美术工作室的辛莽,左辉、张松鹤协助绘制。1950年初,胡乔木将辛莽邀请到中南海,布置绘制毛主席巨幅新画像的任务。辛莽曾是延安鲁艺的美术教员,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市人民美术工作室副主任。辛莽接到任务后,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翻看了许多不同时期的毛主席的照片,经过认真挑选之后,辛莽选了一张毛主席免冠、双眼略上看的半侧面像。辛莽从解放区来的画家中挑选了左辉、张松鹤等人,在共同研究制定绘画方案后,左辉、张松鹤站在脚手架上,辛莽站在稍远一点的地方,边看边指挥,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毛主席画像画好了。
第五幅画像 悬挂时间:1950年“十一”至1952年“五一” 主笔:辛莽




1950年,为庆祝建国一周年,中央决定重新制作天安门城楼上的大红灯笼,悬挂国徽。而毛泽东的画像也不能再用战争年代的形象,因此,毛泽东画像脱下了戎装,以新的形象展现在人民面前。辛莽所画的这一版毛泽东像,也是脱帽半侧面像。他注重对毛泽东眉宇和眼神的表现,力求在描绘主席慈祥和善的同时,表现出他性格中敏锐、机智和洞察一切的层面。
第六幅画像 悬挂时间:1952年“十一”至1963年“五一” 主笔:张振仕




1952年国庆节,第六个版本的毛泽东画像挂上了天安门城楼。这幅画像的主笔是中央美术学院张振仕。当时中央有关领导从全国美术院校召集了30多人进京画马、恩、列、斯、毛、刘、周等领袖像。在肖像展中,著名肖像画家张振仕凭借实力顺利通过了中宣部、文化部、出版总署的审查。从那时起张振仕和学生金石担任了11年主席像的绘制工作。张老画的主席像从1950年一直沿用到60年代中期,这段时期天安门城楼共挂过张先生画的两个版本的主席像,那两张主席像和当时生活中的毛主席十分相似,那时的主席依然年轻。
第七幅画像 悬挂时间:1963年“十一”至1967年9月30日 主笔:张振仕




1963年10月1日,第七个版本的毛泽东画像悬挂于天安门城楼。这版画像主笔仍是中央美术学院张振仕。当时正值1967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有革命群众提出此前悬挂的毛主席的侧面像只突出一只左耳朵,且左眼珠偏上,显得毛泽东“偏听偏信”,于是要制作一张全新的毛主席正面标准像。自1950年至“文革”初的十几年间,张老还画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许多领袖画像,并被大量印刷出版而遍布全国。遗憾的是张振仕老人已于1992年病逝。
第八幅画像 悬挂时间:1967年10月1日至今 主笔:王国栋




1967年10月1日,第八版毛泽东画像挂上天安门城楼,主笔是北京市美术公司王国栋。他绘制的画像以毛泽东半侧面、双眼平视的照片为摹本。王国栋在绘制巨像时,既能准确地掌握人物的轮廊,又能以中国老百姓可接受的方式着色。他画的毛泽东主席像虽然是油画像,却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这是1949年以来画家们从事毛泽东主席像创作的一个关节点。王国栋在多位画家工作的基础上,终于通过中西结合的方法使毛泽东主席巨像愈益显示出领袖的风度和神采,能普遍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看了这么多毛主席的正面侧面照,你最喜欢哪一张?
不同历史时期,天安门城楼上先后挂过一些风云人物的照片,按时间先后,可以肯定的有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聂荣臻、叶剑英、斯大林(据说还挂过袁世凯像,但没有留下照片资料)。在这个广场上,各色伟人的画像来来往往,见证中国主流思想的变迁。

民国初年袁世凯妄图恢复帝制,曾把自己的画像挂在天安门,但他倒行逆施,众叛亲离,内外交困,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同年6月6日病死。北伐完成后,“国父”孙中山的画像亦出现于天安门城楼上。这是1929年,天安门城楼上的孙中山像。

经历了八年的抗战,直到1945年8月北平光复,12月11日,蒋介石和宋美龄飞到北平。天安门城楼上早已取下了“建设东亚新秩序”的标语,挂上了蒋介石画像和“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蒋的座车开进天安门广场时,十万青年热烈欢迎。图为1946年,路过天安门的学生。

历史总是让人难以有喘息的时间。1948年10月,蒋介石再次来到北平,这一次是指挥辽沈战役。三个月后,解放军入城接管防务,北平和平易主,蒋介石和北平从此再无缘相见。图为1949年2月12日,庆祝北平解放大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城楼挂着毛泽东的画像。
墙两侧同时悬挂着朱德、林彪、聂荣臻、叶剑英等人的画像和宣传画。

1949年北平各界纪念五一、五四大会,天安门城楼上悬挂朱德、毛泽东像。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时,天安门城楼正中便挂着斯大林半身像,同时悬挂着横条幅“斯大林同志永垂不朽”。

新中国建立之后,毛主席画像并非一直挂在天安门城楼上。只是每年的“五一”和“十一”才悬挂,广场东侧竖立马克思、恩格斯画像,西侧竖立列宁、斯大林画像。直到1989年4月,中央决定对节日礼仪活动进行改革。此后,“五一”与“十一”天安广场只竖立孙中山先生画像,不再竖立马、恩、列、斯等导师画像。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