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五友,左一李叔同,右一许幻园
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连叶子小姐多次的叫声,仿佛也没听见。随后,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内,让叶子小姐弹琴,他便写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4岁的李叔同
1884年8月5日,父病逝,终年72岁,李叔同当时才5岁,作为五姨太的母亲在李家受到排挤。少年李叔同
1894年15岁读《《汉史精华录》等,是年诵有“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句,他对唱戏产生了浓厚兴趣,经常去戏园子看戏,成了铁杆票友,有时还客串某个角色。风度翩翩的少年郎
他对伶人杨翠喜很是欣赏,每天晚上都去“天仙园”为她捧场,还指导杨翠喜的唱腔和身段,散场后,提着灯笼陪她回家。杨翠喜或许是他的初恋,可惜这个女子后来被卖入官家。杨翠喜
1895年,李叔同16岁考入辅仁书院,学习八股文。李叔同饱读经史诗文,每次考课作文,每感纸短文长,才思泉涌,常在一格中书两字交卷,博得了“李双行”的美称。他的文章常常名列前茅,获得奖银。李叔同早期临的字,临张猛龙碑
1897年18岁的李叔同奉母亲之命,娶茶商之女20岁的俞氏为妻。发妻俞氏
哥哥文熙从家产中拨出30万元供叔同家用,他买了一架昂贵的钢琴,学习音乐和作曲。那时李叔同赞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变法,刻了一方“南海康梁是吾师”的印章,以示支持。1899年,李叔同(左)20岁时,摄于上海寓所——城南草堂
1899年,20岁的李叔同迁居好友许幻园家的“城南草堂”,与袁希濂、许幻园、蔡小香、张小楼结金兰之谊,号称“天涯五友”。天涯五友左起:李叔同、张小楼、蔡小香、袁希濂、许幻园
其后李叔同的文人雅士日子过得风生水起,1900年到1904年间,他与画家任伯年等设立“上海书画公会”,入南洋公学(上交前身)就读经济特科班,从学于蔡元培;参加演出京剧《八蜡庙》《白水滩》《黄天霸》等。李叔同戏剧照
1905年,李叔同(左)赴日留学前,在天津家里与其兄下围棋
李叔同离乡去日本与母亲的离世有很大关系,他的弟子丰子恺曾写过:“如果他(李叔同)母亲迟几年去世,恐怕他不会做和尚,我也不会认识他”。1905年秋,李叔同登上了东渡的轮船赴日留学,1905年摄于日本
他一到日本就先把辫子剪了,改成西方最时髦的三七分,脱掉了长衫马褂,换上西装,穿尖头皮鞋。东京美术学校
李叔同(右)在日本与印度同学换装留影
李叔同在东京化装为日本军官照(1908年)
李叔同以“李哀”之名参加“随鸥吟社”,与同学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参与演出了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新蝶梦》等。当时演出的剧照,躺床上者为李叔同
李叔同自演女主角茶花女,他的演技受到了日本戏剧界的高度评价,演出结束后,日本戏剧权威藤泽浅二郎和松居松翁当即到后台去和李叔同握手详谈。左图为李叔同(左)与曾孝谷合影,右图为李的茶花女剧照
李叔同当时在日本学习西洋绘画,需要人体模特,那时日本的风气未开,模特不好找,裸体的女模更是重金难求。他便厚颜地去问房东的女儿:你愿不愿意当我的模特?没想到对方一口就答应了,这位房东的女儿后来成了他妻子。李叔同作品《半裸女像》,创作于1909年,现为中央美院美术馆镇馆之宝
《山茶花》
木炭画《少女》
水彩画《湖边亭园》
水彩画《西湖风景》
水彩画《陶罐与花卉》
水彩画《孤山朱公祠》
1910年,31岁的他携日本夫人诚子回国,居上海,发妻和孩子仍居住在天津。《李叔同自画像》现藏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
在东京美术学校的毕业照,中者为李叔同
1911年家道中落,在高等工业学堂任图画教员。李叔同是最早在中国介绍西洋画知识的人,也是第一个聘用裸体模特教学的人。1914年,李叔同在浙江第一师范开设男性人体写生课,红色圈者为李叔同
1912年33岁,自津返沪,在城东女学任教,授文学和音乐课,还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音乐、图画课教师。当时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教学楼(今仍存)
他主编了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在国内最早推广西方“音乐之王”钢琴,在浙江一师讲解和声、对位,是把西方乐理传入中国的第一人,还是“学堂乐歌”的最早推动者之一。李叔同
1914年,35岁的李叔同加入西泠印社,与金石书画大家吴昌硕时有往来。课后集合友生组织“乐石社”,从事金石研究与创作。李叔同刻的章
1915年36岁,李叔同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画音乐教员,在假日倡立金石书画组织“宁社”,借佛寺陈列古书、字画、金石。“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李叔同
1916年9月24日,“上海南社”在上海愚园第15次雅集(前坐者左二李叔同、右二柳亚子)
1916年冬,入杭州虎跑定慧寺,断食17日。入山前,作词曰:“一花一叶,孤芳致洁。昏波不染,成就慧业。”返校后,开始素食,念经,颂佛,受马一浮熏陶,于佛教“渐有所悟”。初出家时的弘一大师在杭州玉泉寺
1918年春,日本妻子诚子从上海来,寻遍苏杭两地,终于在虎跑寺找到出家的丈夫,这是两人相识的第11年,在这以前,两人恩爱有加,她为他背井离乡,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为她冷落发妻,千里迢迢离津,定居江南。配图为浮世绘,日本妻子诚子与李叔同生下一双儿女,叔同出家她回日本,其子女消息至今无人知晓
李叔同在写给诚子的信里道:“但你是不平凡的,请吞下这苦酒,然后撑着去过日子吧,我想你的体内住着的不是一个庸俗、怯懦的灵魂。……为了不增加你的痛苦,我将不再回上海去了。……人生短暂数十载,大限总是要来,如今不过是将它提前罢了,我们是早晚要分别的,愿你能看破。”1920年夏,弘一大师赴新城(今浙江富阳新登)闭关,图为弘一大师与当地居士合影
1922年43岁,发妻俞氏病故于天津本宅,仲兄文熙来信嘱其返津一次,因故未成行,仍居庆福寺。1922年弘一大师与因弘法师(右)、周孟由居士在温州合影
1923年至四十年代,他潜心佛法,研究律学,从事《华严疏钞》的修补与校点,撰《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参加法会,参与佛学院的教育,讲经说法,著书弘法,与丰子恺编《护生画集》。《护生画集》
弘一法师画的佛陀
1929年,弘一法师五十寿辰,好友夏丏尊,学生刘质平、丰子恺等人因法师“披剃以来,刻意苦修,不就安养,云水行脚,迄无定居”,于是募款“筑室迎养”弘一法师,在杭州上虞白马湖畔为弘一法师建造“晚晴山房”。晚晴山房
1936年弘一法师在厦门鼓浪屿日光岩
1936年,弘一大师与佛学家虞愚(右)及蔡吉堂在厦门合影,虞愚后为《护生画五集》的文字书写者
1939年弘一大师与性常法师在一起
1940年61岁,闭关永春蓬山,谢绝一切往来,专事著述。10月,应请赴南安灵应寺弘法。晚年的弘一大师在福建积极弘法,此为弘一大师当时的身份证书
1941年,法师将战时14种非常昂贵的随身药物赠与杜医生,嘱其普施贫民,并以其名撰冠头联,手书赠之曰:“安宁万邦,正需良药;人我一相,乃谓大慈。”杜医生乃决心:“真正地把关怀民瘼的精神培植起来,借符法师为我题赠的‘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之箴言。那么我所受惠的,其于精神方面的价值,将较胜于物质的百万倍矣!”晚年的弘一大师
1942年10月2日下午弘一大师身体发热,渐示微疾。弘一大师病重之后,拒绝医疗探问,一心念佛。他告诉妙莲法师:“你在为我助念时,看到我眼里流泪,这不是留恋人间,或挂念亲人,而是在回忆我一生的憾事。”绝笔“悲欣交集”,旁边写了三个略小的字“见观经”
1942年10月13日晚7时45分8时弘一大师安详西逝,终年63岁。弘一法师圆寂时瑞相
弘一法师圆寂于泉州不二祠温陵晚晴室最右侧的房间
弘一法师悲天悯人,临终时要求弟子在龛脚垫上四碗水,以免蚂蚁爬上尸身被不小心烧死,其善心可见一斑,他生前每次在坐藤椅之前总是先摇一下,以免藏身其中的小虫被压死。弘一法师居住室内还原
左图为弘一法师最后讲经处纪念塔,右为弘一法师骨灰塔
“宗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而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挚友夏丏尊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