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饼,宋时为避仁宗讳(仁宗庙讳贞)故改称为炊饼”。也就是说,炊饼即蒸饼,是隔水蒸成。
武松临出差,嘱咐武大郎道:“假如你每日卖十扇笼炊饼,你从明日为始,只做五扇笼出去卖。”看,武松说到炊饼用的“扇笼”,有人考证说这就是指“蒸笼”。
“武松取一个拍开看了,叫道:酒家,这馒头是人肉的,是狗肉的?”
“那妇人嘻嘻笑道:客官,休要取笑。清平世界,荡荡乾坤,那里有人肉的馒头,狗肉的滋味。我家馒头积祖是黄牛的。”所以,宋代的“馒头”即今天的“包子”。
一种叫“大包子”,亦即大家平日所说馒头大小的带馅蒸包;
而另一种叫“小包子”,其实指饺子、水饺。如今,每次回老家,临返程,母亲总还张罗包一顿“包子”吃,所谓“出门饺子还家面”“上马饺子下马面”,有地方干脆叫“滚蛋包”——话有雅有俗,却都是说吃饺子送行。
“北齐颜之推亦留下文字,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可见早期的馄饨是月牙状的,已普遍为人们食用。又因为馄饨包起来时有棱角,民间也有称为‘角子’的,后来被谐音为‘饺子’。”就是说,唐之前的称呼,饺子、馄饨不分。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