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御制珐琅彩虞美人题诗盌
成交价:1.69亿港元
珐琅彩瓷也叫瓷胎画珐琅,由铜胎画珐琅(也叫掐丝珐琅)演变而来。清康熙34年起,宫廷造办处的工匠将铜胎画珐琅的技法,移植到瓷胎之上,成功地创烧出了瓷胎画珐琅 (珐琅彩瓷) 这一新的瓷品种。其鼎盛期为雍正到乾隆朝。以雍正朝的珐琅彩瓷水平最高,工艺最美。乾隆朝后慢慢地转向了粉彩,有部分瓷品上,珐琅彩和粉彩共存。所以,也可以说,珐琅彩瓷是终止于乾隆的后期。制作珐琅彩瓷,先由景德镇烧出瓷胎或精细白瓷,然后,送到北京宫廷造办处珐琅作,由那里的工匠用珐琅彩绘制烧成。清康熙 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盌
成交价:2.39亿港元
在康熙珐琅彩瓷器上出现胭脂红,是我国早使用的黄金红,也是最早的进口红色料。雍正六年(1728年)以前,珐琅彩料全部都是依靠进口的。由于珐琅彩器烧造过程复杂,用料考究,制作精良,成本巨大。所以,一般无大器。而且,基本上都留存于宫廷之内。因此,社会上流通的珐琅彩瓷器,应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的。收藏者对其千万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尤其不能有捡漏心理。清乾隆 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盌
成交价:1.51亿港元
辨识珐琅彩瓷的相关知识和要领
在康熙朝,珐琅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胎并非本朝所制,实际年代要早于康熙朝。胎质略显粗糙,没有本朝的细腻。其时,多在器物的外壁未上釉处,施以黄、蓝、红、豆绿、绛紫等彩料作地。上用珐琅彩彩绘。题材以缠枝花卉为主,但绝没有鸟,有花无鸟,更不见山水人物。在花朵中有时会填写一些文字,如“万寿”、“长春”之类的吉祥语。文字以篆书为主。由于彩料较厚,有堆料凸起之感,放大镜下可看到彩面上有细小的冰裂纹。康熙朝也有在宜兴紫砂胎上绘珐琅彩的制品。康熙40年后才有款,款识多用蓝彩料,或是用胭脂红彩料来书写楷书“康熙御制”四字堆料款,加双方框。也有少数例外,用刻字阴文款。清康熙 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图碗
雍正早期有少数仍延用康熙的在色地上绘彩,但绝大多数已改用在白釉上绘彩。因此白釉画珐琅自雍正起才有。彩料也自雍正起采用国产料,改变了康熙只用进口料、色彩单调的局面。在绘画上雍正朝也有很大突破。改变了康熙时只画花卉、有花无鸟的单调图式。在题材上花鸟、竹石、山水等各种图式都有,并配以诗文,将诗书画融为一体。清雍正 珐琅彩赭墨梅竹图碗
乾隆朝珐琅彩则融会了前两朝的特点,并形成了所谓“五彩珐琅”。绘画题材进一步扩大,除前两朝的题材外,并多见人物和仙山楼阁的题材,而且绘画、装饰多出现西洋韵味。与雍正的松散画法不同,乾隆时文饰堆砌,画面繁复而满。还开发出一种锦地花卉(即用细针在瓷胎上画出暗纹花卉,形成锦地),让画面出现双层效果。款识主要是在白地上书“乾隆年制”的4字蓝料图章款,也有少数赭色料款。但在一些小器上则无边框,有蓝料,也有少数用红彩。也有在松石绿地上书“大清乾隆年制”6字款或“乾隆年制”4字款。清乾隆 御制珐琅彩「祥云瑞蝠」开光式「四季花卉」图纸搥瓶
严格说来珐琅彩瓷的烧造,终止于乾隆朝后期。但在民国时期出现了一批仿烧的珐琅彩瓷。这批仿烧瓷,最流行的是模仿曾任康雍乾三朝宫廷画师的郎士宁的画风。模仿他的以西洋写实风格和透视之法所画出的人物和鸟兽画。这些瓷品一般工艺水平较高。多为薄胎瓷器,彩绘工细,色泽艳丽,艺术格调较高(当然,这里也不光是仿珐琅彩瓷,也包括其他的五彩和粉彩瓷)。民国 珐琅彩人物螭龙耳瓶 (二件)
现代仿品较之民国又要差一个档次。做工粗糙,绘画死板,缺少灵气。不少仿器用灌浆模制,分量较轻;而民国时期是用拉坯制作,分量较重。清雍正 珐琅彩花鸟碗
三、观其底釉。康熙朝是满地铺彩,色彩浓烈。雍乾后白地渐多,珐琅彩瓷的底釉为纯白釉,不偏青也不偏黄。釉面洁净,毫无瑕疵。清 乾隆 磁胎洋彩紅地团花山水膳碗
六、观其绘画与纹饰。珐琅彩瓷多采用工笔绘画方式。几乎没有用写意画的。纹饰在康熙时是多色地,有花无鸟。色彩调配较雍乾时要差。雍正朝的珐琅彩瓷最为成熟。乾隆朝没有雍正时严谨,并出现珐琅彩与粉彩兼容的作品。清雍正 玫茵堂典藏珐琅彩粉彩「平安春信」图碗
五彩、粉彩和珐琅彩的区别:清乾隆 蓝地珐琅彩双龙莲纹碗
三、珐琅彩:釉面有油质感和玻璃质感,与进口不透明的红绿玻璃相类似。立体感强,但没有粉质感。画工用渲染法。因为不用氧化铅工艺,因此,绝无蛤蜊光。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