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祯12年,公元1639年,时年51岁的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踏遍千山万水来到丽江,受到当时纳西族土司木增的热情接待。徐霞客与木增一见如故,彼此仰慕,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可惜天妒英才。由于常年旅行,积劳成疾,徐霞客最终两足俱废,心力交瘁,更是思乡心切。怀着对知己好友的满腔关爱,木增派遣8名纳西族青壮,从丽江出发,日夜兼程跋涉156天,将其抬至湖北黄冈。
在那里,徐霞客乘船沿着长江回到了江阴。安全回到故里的徐霞客,潜心创作,完成了名垂青史的《徐霞客游记》,其中的“丽江游记”,记载了370多年前的丽江风土人情,也记录了徐霞客与木氏土司所进行的文化交流。
摄制组对此并不意外。他们认为这是一个任谁也无法避开的事实,毕竟时过境迁,丽江也是在不停向前发展、改变着的。
越真实的 越有力量当年,徐霞客这样描述他最初看到的丽江:“其地杏花始残,桃尤初放,盖愈北而寒也。”
——钱昊宸
正是因为有了以上这些,我们有幸可以跟随摄制组的脚步,循着徐霞客的足迹,在玉龙雪山下,邂逅几百年前让徐霞客动容过的雪域风情;
沿着邱塘关的古长城,越群山,经绝壁,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
沿着束河古镇的幽幽石板体验徐霞客笔下的:“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
入住“十合院”沉浸于原汁原味的纳西风俗,感受徐霞客笔下的丽江“八大碗”;
徐霞客究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遍寻所有的句子与词汇,改了又改、删了又删,始终无法找到合适的语言来说明。因为没有任何赞誉之词,能超越那样的荣光。
如今《徐霞客与丽江》正式开拍,据总导演钱昊宸透露,纪录片《徐霞客与丽江》力求最大限度还原徐霞客当年在丽江游历的情况,真实展现他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实践精神。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