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华人周刊出品 ·
作者:霍耀林(旅日学者)
虽说日本自古是中国的近亲,历史上受中华文化的浸润和影响,其语言文化都与中国有着一定的相似度。出云・忌部神社,类似国内南方有些地方有的宗族的祠堂之类日本古代的“姓”是赐与氏的称号,以表示该氏的社会政治地位。姓有几十种,它类似爵位,是世袭的。各姓之间等级分明。例如:臣、连、君、直等。除氏、姓以外,公元9、10世纪时还出现了一种新的称号叫苗字。苗是苗裔、分支的意思。苗字即一个家族从氏族本家分离出去后的新姓。
日本明仁天皇和皇后明治维新(1868年)以后,日本废除了封建的等级别度,到明治三年(1870年),日本政府才颁布平民名字许可令,规定“凡国民,均可起姓”。自此,日本平民才正式享有了取姓的权利。
图为昭和46年(1971年)出版的佐久编著的《名字风土记》这本书的内封,内容为比较难读的名字排行然而,普通老百姓,既缺乏基本的文化,也没有太多的认识,于是,取姓这个事儿,干脆“就地取材”。比如,住在青木村的就姓青木,住在大桥边的就姓大桥,家门口长棵松树的就叫松下,门前有一座山的,就姓山口。
明治时期(1867-1912年),日本的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围绕这一问题,“汉字废除论”、“限制汉字论”、“表音主义论”等各种流派争论不休,但都不了了之。
图为2015年9月23日NHK节目《人名综艺节目》,姓氏研究家森冈浩的分析1997年1月,冲绳县在住的夫妇家长子出生,按照冲绳的旧称,夫妇给孩子取名为“琉”,并将出生届递交当地政府,但是市政府却因该字未收录常用汉字表,不能受理。不得已,当年7月夫妇向那霸地方法院提起了诉讼。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