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气薰人欲破禅,心情其实过中年。
春来诗思何所似,八节滩头上水船。
……
再比如: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行。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恍恍如闻魔雷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
中国文字,应该说,从有记载的象形文字诞生开始,书法也就诞生了。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一个注定沉醉的夜晚,这是一个清凉的夏季,傍晚时分,乘船返回,因醉酒忘了回家的路,急急争渡,惊起一滩水鸟,翻卷浪花重重时误入藕花深处。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唐 怀素《自叙帖》
情调、风度、神采、气韵、意境是书画之精髓,金声玉润,墨分五色,精美出于挥毫,巧妙在于布白,吟诗作画,挥毫度春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 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 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毛泽东《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最霸气的诗词佳作,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整首词,霸气外露,彰显着雄才大略,堪称是最具“帝王之气”的诗词。毛主席在文字中指点江山、抒发理想、彰显气魄,书法和诗意极为融洽,浑然一体,豪迈、苍凉、委婉、激越透过这首不朽的诗词,便能领略毛主席当年的风采与胸怀。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追至上古书画同源,结绳记事,以物象形,书画不离,难解难分。赵孟頫感慨而言“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需八分法,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书画同法,可见诗、书、画,即自生之始,形影相随,不离不弃,相形益彰,附雅生辉。
当代著名书画家李苦禅先生在谈到诗、画关系时曾说过这样的话,“文人画高就高在以诗作画,以文采领画”“要以诗词歌赋的胸襟去作画,不仅仅会在画上题诗就算有文学修养了”(《风雨砚边录》)。
这个论述非常精辟,用于书法也是完全相通的。中国古典诗词读来朗朗上口,平仄和韵,这非常符合书法中的“气韵”。写书法的人都有体会,一幅书法作品的完成,需要一股气成竹在胸,诗词的气韵和书法的气韵相生相合,达到完美的统一,就会是一幅绝佳的书法作品。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