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连载 大梨树 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之三十四) [打印本页]

作者: 张其华    时间: 2018-11-16 09:00:49     标题: 连载 大梨树 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之三十四)

本帖最后由 张其华 于 2018-11-16 09:11 编辑

·连载·

大梨树 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之三十四)

张 其 华


展望之二:农村的建设


    在农业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农村必然要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某种条件下也许是根本的变化。把握农村的变化方向和变化节律,对于农村的社会建设具有现实的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性的意义。

    前一时期,在我国兴起了城市化的浪潮,城市急剧扩展,房地产开发产业空前兴盛,各级政府通过城市化推动了GDP的攀升,获取了非凡的政绩。但是,严格说来,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这只是外延的城市化,并不是内涵的城市化。这样的城市化在某些地区是发展的泡沫,缺乏城市发展的真正动因,也缺乏城市发展的社会效应,反而形成了巨大的发展压力。而且,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出路也不在这里。这种城市化代替不了农村现代化,甚至也带动不了农村现代化。

    在现在的历史条件下,农村发展的方向就是农村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农村城镇化。农村城镇化是农村自身的发展建设,并不寄托在城市的现代化上。农村的产业不可能向城市大规模地转移,虽然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但农村的产业终究还要大规模地发展,归根到底还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农民流入城市只是这一时期的现象,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是城市需要劳动力,二是农村有剩余劳动力。将来农村的产业发展了,同样需要劳动力。而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总有饱和的时候,特别是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的农村劳动力,必然要回流到农村。所以,我国下一步城市化会以城镇化的形式进行,用城镇化来扭转城市化的偏差。

农村现代化是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动态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既是途径,也是方式。

    中国的传统农村是小生产的农业社会的载体,在落后的自然经济和旧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存在,因而文化传统也带有浓厚的封建、保守、狭隘的意味,阻碍了农村的进步。现代化的农村是建立在工业革命基础上的,具有现代科学、民主、开放内涵的社会平台。因此,现代化就是农业经济的方式向工业经济的方式、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历程。城镇化就是载体,就是实现形式。

    作为奋斗目标,农村现代化也有农村发展的先进状态的含义,但是,农村的现代化并没有发展的终点,它是个动态的过程。现代化的内涵将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补充新的内容和要求。比如,在完成农业的经营方式向工业的经营方式转变之后,随着信息化、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社会将进入从发展工业向发展社会服务业转变,发展的重点从城市向农村转变,追求发展质量而不是追求发展速度的新一波现代化浪潮,不过那也许是遥远的未来。

    农村现代化相对于国家现代化而言,只是一个很小的部分,当然,对于中国这个传统农业大国而言,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当前,农村现代化的重点内容是发展经济,提高村民素质和能力,改善村容村貌,加强农村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强化农村的社会服务等。基本要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项标准是一致的,重合的,只不过要求的标准有所差异。农村现代化是在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上,为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上发挥最大的作用。这可以理解为历史性的作用。

    对于农村现代化还可以从这样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开始向城市渗透,接受城市的影响,促使农村发生改变。或者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同外界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使农村的发展与外界的发展结合在一起,加快了农村的进步。这是一种外延式的发展效应。

    二是城市向农村扩展,工业企业向农村转移,求得效益的提升,同时也带动了农村的发展建设,工业的生产要素进入农业生产活动之中发生作用,农业逐渐融入到社会化大生产的体系里。这是一种内涵式的发展效应。

    以上两个方面难以单独对农村的现代化产生明显作用,只有两者互动,良性循环,标本兼治,才能全面地、深入地对农村现代化产生作用。

    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基本途径大体有这么几种:

    1、通过城镇化建设,转变社会功能,实现农村现代化;

    2、自然村庄通过发展经济、文化进步、环境改善、人的素质能力提高,实现内涵现代化;

    3、由于城市扩张,临近城区的农村被并入城市,与城市一同实现现代化;

    4、由于工业企业的发展,农村转为企业社区,虽然远离城市,但作为城市的一部分管理,因而同城市一起实现现代化。

    这里,农村的城镇化和自然村落的现代化是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农村城镇化是指农村社区向城镇方向发展的过程。农村的城镇化不等同于城市化。城市化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是明确的行政行为。农村城镇化是自下而上进行的,是基层的自主行为。农村城镇化在标准上与城市化并不重合,农村城镇化必须量力而行,先进性与可行性统一,在发展建设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最终达到农村现代化。农村城镇的功能与城市的功能必然有量的差异,这必须予以承认和尊重,不可强求。

    自然村落的现代化不是以城镇的形式实现的,它保留了生活和生产的相对独立,保留了稳定的社会活动空间,但是,必须具备相当的经济实力和发展能力,现代的文化氛围,比较完备的社会服务,相对发达的交通和比较密切的对外联系,现代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优越的自然环境,整洁的村落和村容村貌,和谐的社会生活,齐全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设施。

对农村现代化的理解,可能有这样一些偏颇:

    1、农村现代化就是发展经济,富裕了,现代化也就实现了。其实,农村现代化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它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和村民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单纯的经济发展实现不了农村现代化。

    2、有了钱,把农村各个方面都建设好,农村就实现了现代化。其实这只是外在的表象,只是村落的新面貌,而不是城镇化。真正的农村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是人的素质能力的全面提高。外在形象是现象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才是本质的现代化。何况农村的城镇化还有社会公共服务的建设,还有政治、文化、生态文明的建设。

    3、现代化是上级的事儿,上级不支持,不拿钱,没法实现现代化。农村现代化是民众的自主行为,而不是自上而下的行政行为。只有自己解放自己才是真正的解放。外在的只是变化的条件,而内在的才是变化的根据。

    4、又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底怎么办?实现农村现代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质上是一回事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实现农村现代化,都是在农村实现小康社会。如果说有所区别,那么实现农村现代化是战略性的目标,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战役性的实施。农村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役性实施来完成的。对实现农村现代化还有一个理解的新角度,即在时空结构中解读各种关系和各个发展阶段。

    农村现代化的空间体系。

    农村现代化的内容里,并列着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等方面。每一个方面都是一个系统。如经济系统就包括农业、工业、商贸业等。如文化系统则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娱乐等。这些线性的系统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多维的农村现代化的空间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存在着此系统与彼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存在着各个系统与整个体系之间的作用关系。如经济发展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文化进步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精神动力等。在这个空间体系中,发挥作用的是各个构成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和运动。

    根据这样的理解,在农村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和实施中,必须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既有重点,又要平衡兼顾,保持稳定和谐发展;既抓局部,又顾及整体,从整体建设出发,在局部建设突破;既注重正面效应,又兼顾负面效应,在负面效应中发现积极的一面,促进矛盾向好的方向转化。在农村现代化空间体系的认识基础上,多做矛盾分析,多做矛盾的积极转化,多做矛盾的平衡和谐,保证农村现代化的顺利快速实施。

    农村现代化的时间体系。

    农村现代化既然是一个发展过程,就存在着纵向的时间体系构成。在这个时间体系中,必须对农村现代化的运作方式、运作过程、运作速度进行探讨和研究。农村现代化是一个连续运动的形态,各个发展过程和阶段都存在着接续关系。比如规划阶段与实施阶段的关系,实施阶段与发展阶段的关系,发展阶段与提高阶段的关系,提高阶段与总结阶段的关系,以及阶段性的发展与长远发展目标的关系,等等,各个阶段互相关联,有因果关系,也有接续发展关系,还有补缺填充关系等。在这个时间体系中,除了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继续发挥作用外,质变量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也在起作用。

    根据这样的理解,在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连续性与相对独立性的统一,是时间体系构成的基本方式。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工作重点,通过主要矛盾的解决,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每一项运作都要考虑眼前与长远的关系,用一个个具体的运作铺垫出长远的效应;踏踏实实地做好事务性工作,长远的设想由一点一滴的积累来实现;不怕挫折与失败,在失败中积累经验,找出发展的规律,以此保证农村现代化有序有度地进行。

    农村现代化实施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意外的现象:

    比如,模糊了经济实体与行政管理机构的界限。行政机构的作用被淡化,被经济实体强大的能量所遮蔽,只起到某种意义上的配合作用,失去了主体性,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可能发生在工业企业强大的村庄,农村成为企业的居民社区。也可能出现在规模很大,实力很强的合作性质的农场,政企几乎合一了。

    比如,转变中的农村,有的扩张了,自主就地扩张为城镇,有的萎缩了,被城市或城镇所吞噬。被吞噬的村庄实际上还存在,只是以另一种方式——城市的一部分而存在,这有利于城乡差别的缩小。问题是,有些或者个别萎缩了的村庄,由于地域和经济实力原因,可能被边缘化,既不能消失,又没有可能发展,遗留于大趋势之外。

    再比如,随着城乡差别的缩小,城乡联系更加紧密,农民进城,城市居民下乡也许成为趋势。年轻的农民进城发展,年老的城市居民下乡养老,这对于改变城乡的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别有利。但是,因此城市的就业压力增大,农村的养老负担增大,也将成为社会问题。

    这些是发展中的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将使农村现代化取得更实在的进展。

    前一段时间,人们对城市化有很多误解,认为这是解决农村和农村人口问题的一个出路,甚至把城市化与城镇化混为一谈。

    对于农村和农村人口来说,农村人口大迁徙到城市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城市的发展有城市的发展规律,农村的发展有农村的发展规律,要在本质上探究,而不是在形式上追求。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就地城镇化,而不是迁徙到城市去城市化。农村的现代化是农村自身品质品位的提升,而不是转移到城市去实现形式上的变化。

    事实上,盲目地城市扩容并不是真正的城市化,对农村、对农村人口问题的解决也不会是根本性的。农村的面貌和农村的社会功能没有变化,农村的人口数量有变化,但农村人口的素质并不会明显地提升。这样的城市化只会增加城市的负担,造成新的社会问题。

    所以,解决农村人口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就地城镇化,通过经济结构、社会功能的重新整合,进行内涵性质的建设和发展,让农村具有城镇的功能;通过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文化教育的发展,提升农民的素质;通过发展经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变农村的面貌。自主发展,与城市联手互动,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局面,既解决了农村和农村人口问题,又减轻了城市的压力和负担,何乐而不为呢!

    城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利益结构调整的重大措施。农村、城市各自按照各自的规律和方式发展,形成联动,谁也不要取代谁,谁也不要包办谁,在城乡协调发展上下功夫。

在新农村建设问题上,有一个需要澄清的认识问题。新农村建设、就地自主城镇化并不与工业化、城市化这一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相悖。工业化、城市化是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重要途径。而新农村建设与就地自主城镇化不是排斥工业化和城市化,相反,是弥补可能出现的城乡裂断,工农业发展裂断,消除二元化结构的弊端,促成工农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新农村、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工业企业在农村发展,尤其农副产品的加工企业和社会公共服务业;有利于农村人口的稳定和素质、技能的提升,减轻城市人口压力,规避居住负担、交通拥堵、服务短缺等“城市病”滋生和蔓延,保证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不走西方国家曾经走过的弯路。

    可以做这样两种理解。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城市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城市化建设带动新农村建设,城市是主动的一方。这样理解和安排可以保证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性。二是城市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共同组成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城市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作为两个对立统一的侧面,相互作用,共同协调发展。这样理解可以保证发展的不同侧重点和两者的互动。这两种不同的理解适用于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发展阶段。比如,在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如辽宁,做第一种理解是因地制宜,有利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将来新农村建设全面发展,达到相当发达的程度,就应该做第二种理解和安排了。而在工业不甚发展的地区,也许直接做第二种理解和安排更为妥当,发挥整体布局安排,共同发展的优势。

    大梨树村在农村现代化中,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是基本实现了城镇化,而且完全是自主就地实现的城镇化。外地人可能注重大梨树村的外在形象,赞叹它的仿古新村、欧式别墅园、传统的四合院以及江南一样的风光。其实,在这些表象内里,含蕴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和村民素质的提高,而且城镇的社会功能已经基本形成,只在程度上还有差距。尤其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城市游客的增多,大梨树村在城镇化的硬件建设上和软件开发上都有很大的进展。生活在大梨树村,过的是同城市基本一样的生活。大梨树村展现的是当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是现代化农村的雏形。目前,大梨树村与现代化农村只有发展程度上的差别,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大梨树村需要继续依靠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村现代化的建设,求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平衡发展。对于大梨树村来说,它的规模还比较小,对周围农村的带动、辐射作用还不明显。大梨树村未来的发展趋向很可能是并入凤城市区。一是大梨树村现在就隶属于凤城市的风山区管辖,理论上是城区的一部分。二是凤城市的工业园区坐落于大梨树村内,它的影响增大后将更加密切大梨树村与凤城市区的联系,难以区分。三是大梨树村与凤城市区距离很近,只隔一个二龙山村,而二龙山村由于工业企业的发展,已经与凤城市区浑然一体了,大梨树村并入凤城市区是早晚的事儿。这样的发展是大梨树村主动发展与外部协作的结果。

    在六年前,我对开原市的兴隆台村进行了考察。兴隆台村的发展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兴隆台村位于开原市庆云堡镇的最西头,是开原市的西边陲,与法库县只隔一道辽河。这个村是当年被称为西五村之一的落后村。兴隆台村地处偏远,加之规模不是很大,所以显得格外平和宁静。街道整齐洁净,没有一般农村那种杂乱。柏油路面直达每家每户大门前。

    村里的公用设施也比较齐全。兴隆台村有两处活动中心。一处是村委会,有大会议室、图书室等。图书室藏书6000余册。室外有园林式的活动场所。另一处是行政服务中心,也有阅览室,藏书4000余册,有卫生室、乒乓球活动室和室外健身场所。这些设施让这里具有了很浓的文化意味和现代气息。

    同时,兴隆台村还建立了“六个不出村”和“五个不收费”的制度。“六个不出村”就是妇女每年的例行体检不出村,村里卫生所的体检设备一应俱全;小病就医不出村,有专业大夫;科普培训不出村,每年都请专家在村里文化室讲课辅导四五次;健身锻炼不出村,村里室外、室内都有健身器材和运动器具;购买日用商品和销售大宗农副产品不出村,有商店,也有专门机构负责;矛盾调解不出村,有“五老”人员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中。“五个不收费”就是不收看病挂号费,不收科普培训咨询费,不收邮件取送代办费,不收行政事务服务费,不收健身、娱乐费。

    但在兴隆台村我最感兴趣的是两件事。

    一个是这个村的水稻种植完全实现了产业化。兴隆台有水稻7500亩,由458户经营。虽然土地由各家承包,但在整个栽培过程中,无需各家各户自己操劳。完全由绿色水稻合作社从头到尾全程负责。统一确定种植品种,统一育苗,统一插秧,统一中耕,统一收获,统一用一个品牌销售。在耕作中,除插秧因机械设备不过关没有完全用机械外,其它耕作收获环节完全实现机械化作业。节省了劳动力,让各家各户有剩余劳动时间去从事其他劳动。这种产业化运作完全体现了生产社会化的性质。这样的农业劳动完全是现代概念的农业生产和经营;这样的农业劳动者也完全是现代的农民了。

    另一件让我感兴趣的是,今天的村干部和村民的关系,已经完全不是过去那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了。村书记告诉我,过去农民怕村干部,因为村干部在“三定一补”等方面还有制约的权力。在路上农民遇到村干部,都是农民先打招呼。农民家中娶媳妇、聘闺女,都要请村干部到场做座上宾,支撑门面。有意见也不敢当面说,很怕得罪了村干部。现在不行了,村干部没那些职权了,办事情都得向农民说“小话”,比如村里搞公益性建设,需要筹资、筹工、筹材料等,不说“话”没人听你的。相反,由于实行行政服务,村民支嘴儿,干部跑腿儿,村民找干部办事都非常理直气壮。现在的村干部真的是公仆,管理真的是服务了。这种干群关系的转变,体现了农民民主意识的增强,进而体现了干部工作作风的改进。这都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村社会逐渐进步的表现。兴隆台村是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辽宁省文明村、辽宁十大魅力村之一。

    依照农村现代化的要求,兴隆台村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发展的程度也有了相当的进展,发展的效果也符合农村现代化的要求和村民的意愿。兴隆台村所走的不是城镇化的道路,而是偏僻一隅乡村的现代化。这不同于大梨树村,是另外一种发展途径,可能更易于为多数农村所接受。



作者: 惜晖    时间: 2018-11-16 09:11:40

好帖!学习!

作者: 扬帆    时间: 2018-11-16 09:12:24

学习、收藏。
作者: 江水    时间: 2018-11-16 09:13:00

喜欢!精彩!点赞!

作者: 玉立    时间: 2018-11-16 17:58:31


作者: 华忠    时间: 2018-11-17 06:40:09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