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据说这是祖咏(699~746),参加科举考试的试帖诗。南宋计有功的《唐诗纪事》记载,祖咏去长安应考,题目是"终南望余雪",唐朝试帖诗一般是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可是祖咏写出了四句就搁笔了。有人问他怎么不写了?“或诘之,咏曰 意尽"。
古今雪诗,惟羊孚一赞及陶渊明“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及祖咏“终南阴岭秀”一篇,右丞“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韦左司“门对寒流雪满山”句,最佳。祖咏的诗是描写雪山,而陶渊明的这首诗其实不是咏雪是咏怀,不过其中有八句确实是描写”雪景“,其中“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被广为赞誉。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王维的《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是一首五言律诗,其中的警句是“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韦应物的《休假日访王侍御不遇》是一首七言绝句,“门对寒流雪满山”是千古绝唱:
九日驰驱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古人对于自己看好的人物和作品,动辄以”最佳“、”一人“、”第一“来夸奖。比如宋人范晞文就认为柳宗元《江雪》最好 :“唐人五言四句,除柳子厚《江雪》一首之外,极少佳者。”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 雪骤 ,公欣然 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 柳絮因 风起 。"公大笑乐。即 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谢安出山以前负责谢氏家族的教育工作,这一天正上课呢,谢安问道,纷飞的大雪怎么形容好呢?谢安之兄谢据的长子谢朗小名胡儿,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安另一个兄长谢奕的女儿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 下雪的确有时候像盐一样的冰晶散落没有什么美感,也有时像柳絮一样纷纷扬扬漫天飘舞,从谢安的问题“"白雪纷纷”的描述来看,自然谢道韫高处一等。
窗前暗响鸣枯叶,龙公试手行初雪。映空先集疑有无,作态斜飞正愁绝。
众宾起舞风竹乱,老守先醉霜松折。恨无翠袖点横斜,只有微灯照明灭。
归来尚喜更鼓永,晨起不待铃索掣。未嫌长夜作衣棱,却怕初阳生眼缬。
欲浮大白追余赏,幸有回飙惊落屑。模糊桧顶独多时,历乱瓦沟裁一瞥。
汝南先贤有故事,醉翁诗话谁续说。当时号令君听取,白战不许持寸铁。苏轼的老师欧阳修当年在汝阴作官,汝阴古代属汝南郡,所以苏轼说“以为汝南故事云”。欧阳公某天“雪中约客作诗”, 他提出: “玉、月、梨、梅、练、絮、白、舞、鹅、鹤、银等字皆请勿用”, 不许用经常用来描写”雪“的词语进行创作。
犀甲碎兮秦弓折,画角悲兮笛声裂。枕戈一夜晓风寒,天地无痕惟有雪。
紫塞倚天风,横戈雪满弓。单于望踯躅,杀气角声中。
初雪水中盐,欲寻晓无迹,唯有北风寒,红叶满沙碛。2、五律二首 @老街味道
三月崂山雪,清都何处仙。 虚心扫尘虑,负手渡琼田。
野径云飞阁,溪桥玉惹烟。 春风疑误入,四望不知年。
击窗竹乱,遮目云低,岁晏时候。玉碎风旋,垂地白龙争斗。染琼楼,铺陵谷,更谁唤取栽花手。笑天公,问丹青怎画,清都银绣。
忆多少、良辰美景,再觅无由,惆怅还旧。揽月凭栏,摘取一枝梅痩。镜底星霜人老后,剡溪踪迹须参透。钓鸥江,漉陶巾,不关昏昼。
一霎满湖天,疑似梨花时节。短棹轻舟蓑笠,共鸥翔鸥灭。
断桥横作水云图,上下皆飞雪,绿蚁红炉相对,醉今宵无月。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