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清代戏曲界有趣的“花雅之争”,全国各地的剧种都来凑了个热闹 [打印本页]

作者: 兰梅    时间: 2018-12-22 05:11:02     标题: 清代戏曲界有趣的“花雅之争”,全国各地的剧种都来凑了个热闹

    清代戏曲界有趣的“花雅之争”,全国各地的剧种都来凑了个热闹                                         2018-12-21 20:32                                                   

  花雅之争指的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我国戏曲史上一次关于“花部”和“雅部”的较量,其中“雅部”指的是昆曲,“花部”指的是除昆曲之外全国各地的所有地方戏。
昆曲之所以叫“雅部”,是因为它的唱腔细腻,风格典雅,韵律很讲究,并且戏文多为明清时期文人所作。明清时期昆曲非常流行,在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年间,一直是皇家御用戏曲,也被称为官戏。
至于昆曲到底在当时多流行,我们从《红楼梦》中多次出现昆曲,就可以管中窥豹。那么在当时占据着正统地位的昆曲,为什么要跟全国各地的戏曲较量呢?它们又是如何较量的呢?

花雅之争一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昆曲跟以京腔为代表的地方剧种争斗,最终昆曲略显下风,京腔被统治者纳为官戏,与昆曲一齐供皇家御用;
第二个阶段是以秦腔为代表的地方剧种向京腔挑战,结果秦腔获胜,但因为某种原因,秦腔被统治者禁演了,不得不退出花雅之争;
第三个阶段是四大徽班进京,这时昆曲与京腔都已经没落,徽剧与汉剧都是属于皮黄腔系统的剧种,两个剧种的艺人在一起搭班(史称徽汉合流),并且吸收其他剧种的特色,形成了新的剧种“皮黄戏”——也就是后来的京剧,至此花雅之争以花部大获全胜而结束。

第一阶段:京腔vs昆曲 地方戏在民间其实是一直存在的,只不过被昆曲压了风头。到了乾隆年间,随着昆曲越来越脱离群众(成为阳春白雪似的艺术),地方戏便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乾隆年间,江苏盐务为了迎接皇帝南巡,在扬州设立了花、雅两部,花部收了京腔、秦腔、弋阳腔、罗罗腔、二黄调等声腔,而雅部则是单独的昆曲,两部并设,已备皇帝的需求。
地方戏兴起后,开始在北京城演出,不过这些地方戏给人的感觉的确是很乱,但早已看惯了昆曲的北京人,对这些唱腔、表演各异的地方戏,逐渐关注起来。

在开始的时候,由于昆曲受到统治者的支持,花部在这场竞争中一度落为下风。花部各种地方戏也是相互竞争的关系,长此以往,花部肯定是竞争不过雅部的。
于是这些地方戏凑在一起,决定联合起来,一起对付昆曲。这么多剧种,合作肯定要有领导人啊,于是他们从中选了一个比较有优势的剧种——京腔。
京腔是在北京诞生的剧种,虽然它是弋阳腔体系的剧种,但它用的是北方方言,北京城的老百姓能听得懂,至于秦腔、二黄调之类的方言,北京人听起来很难懂。

京腔根据观众对这些剧种的喜好,吸收了花部各剧种的精华成分,对京腔不断地改进,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京腔逐渐的在这场拉锯战中占据了上风。以致于京腔的“六大名班,九门轮转,称极盛焉”,而观众们一听到昆曲便“哄然散去”。
但是清王朝为了维护昆曲的正统地位,竟然采用行政手段扶持昆曲,禁演花部各个声腔的演出,使京腔很快被昆腔所同化,并且引进到了宫廷。京腔与昆曲的争斗中,虽然表面上赢了,但京腔也因此被毁了。
第二阶段:秦腔vs京腔 乾隆四十四年(1780年),秦腔演员魏长生带着班社进京,一时间又引起北京人们的轰动。由于古时候戏坛就像现如今的歌坛一样,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自从花部被禁演,京腔被同化后,人们很少能听到这些“新鲜”的唱腔了。

也许是为了图新鲜,也许是人们真的向往花部,尽管大部分人都听不懂秦腔唱的是什么,但魏长生到京城之后还是“大开蜀伶之风,歌楼一盛”,以致于昆曲、京腔的“六大名班无人问津”。
不过由于清王朝之前就禁演花部剧种,而秦腔中的一些词又有些粗鄙,清王朝以秦腔的戏词太俗为由,禁止秦腔演出,并且迫使秦腔演员学习昆曲,否则就要“递解回籍”,无奈之下,魏长生只好带着戏班离开北京。
第三阶段:皮黄戏形成 乾隆五十五年,皇帝八十大寿,特此下令全国各地地方戏都可以进京为皇帝祝寿,并且解除了花部的演出禁令。这时,徽班中的四大名班先后进京,为乾隆贺寿之后,这些班社也就留在了北京。

其实花雅之争经历了这些年的折腾,朝廷所推崇的官戏早已不得民心,到了乾隆五十五年的时候,就连昆曲的发源地苏州,都流行起了其他地方戏。
所以四大徽班进京后,在北京城大受欢迎,盛极一时。由于昆曲越来越不得民心,京腔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市场了,于是有很多昆曲、京腔艺人改唱徽剧。
鉴于昆曲已经大势已去,观众们听着就想打瞌睡。而徽剧却在不断改进,最终与汉剧合流后,又吸收昆曲、秦腔等艺术特色,形成了皮黄戏,彻底打败昆曲。最终花雅之争以花部完胜而结束。

尽管花雅之争是戏曲界的一次争斗,但它也反应出一种道理,如果某种东西脱离群众了,就是有再多的资源扶持也没用。而有某种东西得到很多人喜欢的时候,就是再打压也没用。
所以不管是什么一种什么艺术,不管怎么发展,一定要贴近群众,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在现如今的戏曲界尤为适应,因为现如今的戏曲又像乾隆年间的昆曲一样,逐渐的脱离群众了。
通过花雅之争的这个历史事件,我觉得现如今戏曲界应该有所启示。为什么现如今很多人都不再喜欢戏曲了?是不是戏曲越来越与现实脱离了呢?
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不断地改进与创新,创造出一系列贴近生活的剧本。只有观众在戏曲表演中,能够感同身受,这样戏曲才能长足的发展。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