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6日 18:10:48
来源:章黄国学
“素”字的字形演变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以及另一首汉代乐府诗《上山采蘼芜》“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中的“素”,用的都是它最初的意义。后者更是将“素”与另外一种丝织品“缣”并举,一个洁白,一个偏黄。傅抱石《万竿烟雨》
如果将古今做一对比,我们会发现,似乎古人比今人更加偏爱“素”。这不仅体现在大量以“素”修饰的事物,也反映在先哲对“素”的认识和阐述中。例如《庄子·天道》:“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老子·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管子·水地》:“素也者,五色之质也。”显然,“素”被视为具有崇尚自然、不粉饰、不雕琢、纯洁、坦诚、淡泊等诸多高贵品质。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