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人勿点透,责人勿说尽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1 22:34: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知人勿点透,责人勿说尽                                         2019-01-01 13:07                                                   

                  

《菜根谭》有言:

山之高峻处无木,而溪谷回环则草木丛生;

水之湍急处无鱼,而渊潭停蓄则鱼鳖聚集。

此高绝之行,褊急之衷,君子重有戒焉。

高山多险石,湍流流速太快,都不是生物适合生长的环境。

用来与人相比,那么就是说一个人若是要求严格,对人苛求太甚,那么必会沦落到“人至察则无徒”的地步。

对于他人的过失,中国古人的智慧就是认为可以进行适当批评,并且要讲究分寸:“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

指出别人不好的地方,不要过于严苛,要想到他是否能够受得住。

1952年,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打算谈一下中国“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项目的计划。

到达苏联后,周总理集结人力逐字逐句讨论修改“一五”计划的草案,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

印刷前,又特意叮嘱一位同志负责最后核实。

不过,周总理之后发现核对后的稿子仍有差错。但他并没有直接批评校对的同志,而是第二天,周恩来在代表团驻地与大家共进午餐,特地去和这位校对的同志碰了杯,笑着说了一句:“罚酒一杯吧!”

这种做法既点出了这个同志的错误,又没有让他在众人面前难堪,这当然比板着脸一个劲儿地苛责要高明得多。

吕坤在《呻吟语·慎言》中说:

责人到闭口卷舌、面赤背汗,犹刺刺不已,岂不快心!然,浅隘、刻薄甚矣!故君子攻人,不得过七分,须含蓄以养人之愧,令其自新,则可。

不留情面地责备别人,直到对方哑口无言、无地自容,仍还不止不休,这样做尽管能够逞一时之快,其实却暴露了批评者自己心地狭窄刻薄。

所以,君子责人掌握必要的尺度,火候决不超过七分,用含蓄委婉的方式使对方感到惭愧,良心发现,从而改过自新。

君子责人,从不以一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姿态,而是始终让别人感到如沐春风的舒适感。

责人过于苛刻,就会让对方感觉到嘲讽挖苦的压迫感。

久而久之,大家都会因为厌恶、恐惧而渐渐疏远你。

口是伤人斧,言是割舌刀,出言有尺,戏谑有度。

知人不必言尽,留些口德;责人不必苛尽,留些肚量。得理不必争尽,留些宽容;凡事不必做尽,留些馀德。

口,不能随心,得有尺度;欲,不能随性,得有节制。

尘世的喧嚣,皆因人心;世间的浮躁,皆因人言。

眼是一把尺,量人先量尺;心是一杆秤,称人先称己。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做事要留有余地,说话要留些口德。

恶语出口不足以丧身,却足以丧德,言语之恶,莫大于造诬。

王阳明说:“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学问必须落实到自身实修上,如果只是责备别人,就会只看见别人的不对,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如果自身践履,会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哪有工夫去责备别人?

与人为善,于己为善;与人有路,于己有退。

他人有过不究,于人有恩莫念。爱人先爱己,责人先问心。

想要做一个有德有行,又富有智慧的人,自然离不开从老祖宗的经验里学习一点技巧。

读史阅世,正是最好的方案。读史使人明智,能懂得做人的道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 16:35 , Processed in 0.00763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