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是一门艺术,更是生活必备的技术。记得有个段子说,有个人去朋友家,恰好遇到朋友的儿子带着女朋友回去,于是顺口说了一句:“这孩子,和他爸一样,会挑!”一句话夸了4个人。
古往今来,会说话的人很多,这其中,也有着许多高智商的神回复,下面一起来看下,人家这说话水平,不膜拜不行,收藏起来可以细细琢磨学习了!
【周舍和梁武帝】
南朝时,有个和梁武帝关系比较好的学者,叫沈约,他最先发明了汉语的四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上、去、入”。可是呢,梁武帝总觉得这家伙说的都不靠谱。于是,就问另一个同样研究音韵的学者周舍:“什么是四声?”
周舍听后回答:“天子圣哲是也。”
【梁武帝】
【大酒鬼刘伶】
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文学方面的成就什么的就不说了,这家伙最喜欢喝酒,比李白还爱喝。有一次在街上喝醉了,就耍酒疯。好巧不巧,得罪了一个大汉,大汉恼羞成怒,举起砂锅般大的拳头,就要招呼刘伶。
刘伶看到大汉举动,慌忙喊道:“鸡肋岂足当尊拳?”大汉听后哈哈大笑,随之作罢!
【刘伶】
【伊籍和孙权】
伊籍是刘备的手下,有一次奉命出使东吴,孙权知道后就想羞辱一下伊籍,于是对刚刚行过礼的伊籍说:“哎呀,伊籍呀,你平日里伺候无道昏君一定很累吧?”
伊籍听后又微鞠一躬:“还好,还好,不过一拜一起而已!”孙权吃了个哑巴亏!
【孙权】
【王僧虔和齐高帝】
王僧虔是个大书法家,恰好齐高帝也特热爱书法,有一次齐高帝心血来潮,就想和王僧虔比试一番。俩人写完后,齐高帝问王僧虔:“咱俩谁写的好啊?”王僧虔一瞅齐高帝的作品:我去,这写的什么玩意儿?但又不能直说,好歹人家是皇帝啊!
于是,王僧虔急中生智,说了一句:“臣书臣中第一,陛下书帝中第一。”
【齐高帝】
【溥仪和周总理】
大清亡后,溥仪几番流离,最终经过劳改,也算是可以安心成为一个普通人了。不过,有时候,周总理也带着他接待外宾,并向外宾介绍:“这位就是过去中国的宣统皇帝。”
溥仪听后连忙接话:“现在是光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溥仪】
【张继先和宋徽宗】
张继先是一个道士,常年住在一个叫“龙虎山”的地方。一次,宋徽宗召见他,就想逗他一下:“继先啊,你一直住在龙虎山,可曾见过龙和虎啊?”
张继先听后:“山上嘛,老虎倒是常见,可今天才算一睹龙颜!”
【宋徽宗】
【苏东坡和小和尚】
一天,东坡游玩到佛印的寺庙门前便上前敲门访问故人。而打开寺门的并不是佛印本人,而是一个小沙弥,于是苏轼就对小沙弥说:“秃驴何在”。本想连带小沙弥一起调侃一下,但怎么小沙弥却是从容回到:“东坡吃草”。苏东坡所说的“秃驴”指代自己的友人佛印以及小沙弥,而小沙弥所对却是更巧妙的绕开了这一问题,直接回答到“东坡吃草”,在这里“东坡”就是指苏东坡,而东坡吃草则是回答了“秃驴所在”的问题十分巧妙,因此小沙弥的回答也让苏轼老脸一红,好不羞愧。
【小和尚】
说了那么多,再说个反面教材,各位一定要引以为戒的。
说这晋元帝喜得贵子,特别高兴,于是就召集群臣,个个都给了赏赐。其中有一个叫殷洪乔的大臣,得了赏赐后觉得很不好意思,但是又想像咱们平常那样,谦虚客气一下,于是说:“哎呀!惭愧啊!我也没什么功劳!”后来……就没有后来了!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