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03日 09:09:53
来源:澎湃新闻网
刘家洼墓地地貌
遗址布局的认识刘家洼墓地发掘现场
在遗址东区中部的位置,调查和勘探发现有一面积10余万平方米城址。城址西面邻鲁家河河道、南、北、东三面由夯土墙相围合,亦形成一个相对闭合的城址区,位置居中、地势险要。城址内采集到陶鬲、盆、罐、豆、三足瓮等春秋陶器残片,此外还有一块陶范残块。勘探有大量灰坑和板瓦等建材堆积,属重要建筑所在,应是高等级人群居住区。刘家洼墓地范围示意图
东、西两区都勘探发现了一般居址密集区和墓地。已确认的墓地有4处,共210余座墓葬,东区3处,西区1处。墓地的边缘或附近都分布有一般居址,但其主体部分不见任何居址遗存。所有墓葬均南北向,除东I区墓地两座带墓道的“中”型大墓(M1与M2)外,皆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但规模大小有别。大墓M1出土金虎
大墓M1木俑
大墓M1出土棺环
大墓M2椁室
两墓均遭严重盗扰,人骨不存,墓主葬式不明,出土随葬品多寡有别。M1劫后残留各类随葬品总计240件(组),重要的包括彩绘木俑、铜簋、2组10件编磬、2套残存9件编钟,铜铎、漆木建鼓、铁矛、大玉戈等。M2保存状况相对较好,出土各类文物400件(组)。主要有鼎7、簋1、盘1与1件铜鍑;2套编钟编磬,及钟虡、磬架,4件建鼓、1件陶埙、1件疑似木质琴瑟类乐器。特别是西侧钟架保存较好,长达5.3米,上有嵌蚌饰的木雕漆绘图案,下伏圆雕兽形虡座甚为壮观;另外,惹人注意的还有1件长2、宽1.3米的三栏床榻的遗存,四角为铜构件;1件长约1.4米金首铜樽权杖,权杖头上饰蟠螭纹。除此,两墓都出土有大量的车马器,不少兵器与少量玉器。最关键的是,M2椁室东北角建鼓铜柱套上刻铭“芮公”作器,下压的1件铜戈上亦有“芮行人”铭文。据此判断,此墓主当为春秋早中期的一代芮国国君。大墓M2随葬铜鼎
大墓M2出土青铜簋
大墓M2出土石磬
竖穴土坑大墓M3,墓口长7、宽5米,与两“中”字形墓椁室大小相若。独特之处在于椁室四壁共置9个壁龛,每龛有1年轻女性殉葬,下肢甚屈,身上见朱砂。虽然被盗,仍出土了丰富的随葬器物。重要有2件铸有“芮公”的同铭铜鼎、5镈9钮的编钟、大量的车马器,及罕见木格漆绘墙围与1件漆器。但该未发现任何兵器,推测墓主可能为M2芮公夫人。大墓M3墓室
芮公铜鼎
除了大墓,东I区中型墓M6、M49、M27随葬亦很丰富。其中M27与M49出土有青铜器铭文资料,M27两件鬲口沿上铸有“芮太子白”等铭文,为判定墓地性质提供参证。芮太子白铜鬲
学术价值的初步认识中型墓出土铜器
中型墓出土玉琮
大墓出土的金首权杖、青铜鍑、铁矛等,部分中、小型墓所出螺旋状金耳环、金手镯等饰物,充溢着浓厚的北方草原文化气息。相关墓葬的墓主既有可确认的芮公,亦有与其他中小型墓葬错处的中小贵族或平民,墓葬间没有发现打破叠压关系或明显的分区,显然都属于芮国的同时期墓葬。不同文化传统、族系背景的居民共用同一墓地的现象,揭示了芮国后期民族、文化融合的真实图景,呈现出地缘国家的基本特征,是研究周代社会组织、人群结构的重要材料。权杖和金牌饰(右下角)
小型墓出土金耳环
西周春秋时期诸侯级墓葬的乐器组合,基本都是青铜编钟、石编磬一套。刘家洼中字型大墓的乐器组合均为编钟、编磬各两套,并配有多件建鼓、铜铙(鉦)、陶埙等器,竖坑大墓为五镈九钮,成为目前所知春秋早期墓葬出土乐悬制度中的最高级别,充分展示出芮国贵族对音乐的喜好和感官享受的追求,也为我国古代乐器发展史和音乐考古的研究,提供了最重要资料。大墓M1出土编钟石磬
大墓M1出土甬钟
大墓M3镈钟
大墓M3钮钟
M2所出的三栏木床,四角加有青铜角饰,将中国使用床榻的历史提前到春秋早期。雕纹钟、磬架,漆木几案、豆、盒等,是研究春秋时期木作髹漆工艺技术发展水平的珍贵资料。众多金器、铁器,是认识我国古代黄金及冶铁业发展重要信息。小型墓出土陶器组合
两周之际伴随着周王室的东迁,关中东部地区的政治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既往对两周时期周王室在当地的经略与分封模式更为模糊。刘家洼墓地的发现上接梁带村芮国墓地,为研究东周时期关中东部诸侯国的存灭概况,与北方其他民族的交流,政治格局变迁,人群流动和地方管理模式提供了绝佳的资料。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