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07日 14:25:47
来源:北青艺评
平山郁夫先生
自1959年起,他先后踏访意大利、叙利亚、阿富汗、中亚各国以及中国等丝绸之路相关国家和地区150多次。丝路旅程,贯穿着平山郁夫寻访日本文化之根的热情;而丝路历史,则让经历过广岛核爆伤痛的平山郁夫找到和平的寄托。在重访丝路的旅途,他笔耕不辍,积累了数百本素描作品,同时,他也亲眼目睹了丝路遗产在战乱和自然环境中遭受的破坏。平山郁夫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个人财产,用于丝绸之路沿途文化遗产的收藏、保护与管理。此次国家博物馆展出的,正是平山郁夫生前收藏丝路文物的精华。图1.何家村出土兽首玛瑙杯
考古学家孙机先生指出,“来通”一词,派生自希腊语。此类器物早在公元前1500年的克里特岛就已经出现,但传入希腊后才在下部加上了兽首装饰。展中有一件年代为公元前4世纪的彩陶器,被标注为“牛头形红彩陶酒壶”(图2),下部做出了牛头的装饰,应当就是地中海沿岸来通的一种。这件酒壶虽然来自南意大利,但它的上半部分却绘制着希腊神话主神宙斯的一桩风流韵事——化身天鹅勾引斯巴达王后丽达。神话场景的描绘,可能也暗示了这件酒器的用途。在希腊及其附近地区,形如漏斗的“来通”常用来注神酒。正因如此,这种造型特殊的酒器获得了某种神圣的意味。图2.牛头形红彩陶酒壶-南意大利
与神相连,表明了来通高贵的身份。相对而言,在古代,高端器物比普通器物更容易传播,因为使用高端器物的高等级人群拥有更多的资源支持他们迁徙;同时,高端器物本身的魅力,也更容易引起远方人群的兴趣。两河流域及波斯地区与地中海沿海各地关系密切,两地早有贸易往来,而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更是促进了希腊文化在两河及波斯地区的传播。因此,早在波斯的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前550-前330年),来通便已经在伊朗高原出现。可能是考虑到希腊传来的来通口大底小,难以平置,波斯人改进了来通的造型,做出了兽首与杯身的转折角度。如天马形银来通(图3),兽首部分做出带翼之马,流出孔设于两前足之间,另一件山羊形银来通(图4),造型与天马形相类,仅兽首变化。这两件来通皆用银制,其材质已足以显示珍贵。不过,在波斯地区也有陶制来通存世。波斯帕提亚时期(前247-224)的马形陶来通(图5),相比于两件银质来通,弯曲曲线更加柔和,表现出来通器形的时代差别。从用途来看,在波斯、西亚等地,虽然时变境迁,但来通作为酒器,仍有祭器的功能。时人对它的重视,便也可由此略窥一斑。图3.天马形银来通-伊朗
图4.羊形银来通-伊朗
图5.马形陶来通-伊朗西北部
等波斯地区进入萨珊时代(224-651年),来通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态。那就是在来通中上部塑造人像。展览中有一件绿釉人面来通(图6)很有特点。其下方兽首缩小弱化,在杯中部制出人面像,人面上方则刻画希腊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形象。孙机先生认为,这类来通有些器身同时出现女神和国王,可能除了用于宗教仪式,还有包含崇拜君主之意。因此,这件器物上的人像可能是高级贵族或国王,而赫拉克勒斯则暗示了当时中东地区与希腊文化的渊源。来通的文化意涵由此层层相叠,耐人寻味。图6.绿釉人面双柄来通-美索不达米亚
来通虽然一变再变,却有着持久的生命力,这样的生命力,让它越过山海,横跨东西。在平山郁夫的收藏中,西来的丝路使者何止一种?比如各色玻璃器(图7),与来通有着类似的步调,只是形态更为多样变幻;比如来自阿富汗的王冠(图8),装饰着希腊化的金橄榄叶,却又影响了中国的金步摇;比如在中国屡见不鲜的来自中东地区的联珠纹装饰……想必平山先生早已在这些细节中发现了丝路的风景,但他和他的家人们更愿意让这些器物自己诉说旅行的意义吧。图7.乳突纹玻璃碗-阿富汗
图8.王冠-阿富汗
文并摄影/丁雨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