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颜真卿《祭侄文稿》“篆籀”笔法,你看懂了吗? [打印本页]

作者: 凌云    时间: 2019-1-16 15:29:58     标题: 颜真卿《祭侄文稿》“篆籀”笔法,你看懂了吗?

      颜真卿《祭侄文稿》“篆籀”笔法,你看懂了吗?                                                         2019-01-16 08:13                                                   

                  总第一四〇七期

颜真卿墨迹《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堪称“国之重器”。这几天因为收藏方台北故宫博物院出借此帖给日本东京博物馆展出,引发热议。如果要总结网络评论的关键词,那就一个字:!如很公众号所共转的标题:网民怒了!

不过,此事也有一个发酵过程:2018年下半年,有一些公众号推出日本东京这个大展的消息,用的标题是“碾压”上海博物馆的“董其昌大展”,甚赞日本这个展览的展品规格。2019年元旦过后,风头转向,借助台湾岛内媒体的抨击,开始质疑“出借”的正当性、安全性、必要性等。14日,人民日报微媒体发声:“谁干的!”网络媒体的讨伐口标由程序正义转向,开始出现定义为“政治献媚”的字眼。15日,台北方面正式做出回应:“故宫(台北故宫博物院)重申,因应特定展览主题出借典藏文物,并于展期内限期展出,属国际博物馆间常见的馆际合作形式。”

关于此事引发的舆情动向,有待进一步观察。

图八

“开”字,如上所述,使转半圈出来的线条,更显苍古。多加注意的是,第一笔的“笔尖(锋尖)”在左还是在右?

上面对几个字进行了笔法解读,或有人会嗤之以鼻:“颜鲁公在当时的情绪下,根本就不会考虑这些细节。”这话没错,但你要明白,他的随手一挥,源自于长期正确笔法的条件反射。

不搞清楚这些问题,会被傅山骂的:“不知篆籀从来,而讲字学书法,皆寐也。”

(“篆籀”中更为隐秘难察的“方圆结合”——方笔与圆笔兼备,限于篇幅,这个以后我们再聊吧。)

|结语|

针对此次舆论事件,与其现在义愤填膺,不如早早潜心研究。不要“好东西”虽然存在在家里,但你学了一辈子书法,到老却还是一句“一团糟”打发了它,还是看不懂,那才真的丢人了。

颜鲁公的笔墨真迹,和碑刻《多宝塔》、《颜家庙》还是有区别的。学习者要小心碑刻“失真”,而要珍视墨迹的价值。如果只懂对碑刻“临得像”,死路一条。

中国古代法帖,尤其是颜鲁公《祭侄文稿》一类的真迹,堪称“宝筏”。我们的先辈代代相传,正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宝筏”是可以渡人的——告诉后世的人们如何抵达书法的彼岸。这也是我们需要不断挖掘这些笔墨真迹的价值所在。

木心说:

  日本的书法,婢作夫人,总不如真。
  中国当代的书法,婢婢交誉,不知有夫人。

这话骂日本人挺狠的。反之,如果中国人对自己家“丑夫人”也看不进去,那挺让人脸红的,就会听到千年前颜鲁公的一声叹息:呜呼哀哉!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