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考试的试帖诗关系到”政府公务员“的录取,这自然是最严格的诗体。钱起这首诗一共6联12句,押了6个韵。中间的2345联出句与对句必须对仗,联和联之间还要黏连(每一联的对句第2个字和下一联出句第2个字必须平仄一样)。例如【闻夷】是平声、【客调】是仄声、【音梧】又是平声、【芷水】又是仄声、【风终】又是平声,无论排律有多长,就这样一直循环下去。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体诗的押韵情况比较复杂,这部分留给第二个问题时再做详细解答。
宿醉离愁慢髻鬟,六铢衣薄惹轻寒。慵红闷翠掩青鸾。
◎●⊙○◎●△ ◎○⊙●●○△ ⊙○◎●●○△
罗袜况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骨香腰细更沈檀。
⊙●◎○○●● ◎○⊙●●○△ ◎○⊙●●○△这个词谱特别注明:双调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段三句两平韵。任何一个词谱,对于字数、押韵、平仄的要求,都有自己的规则,缺一不可。所以说,填词必须按照格律。
龙种生南岳,孤翠郁亭亭。 ◆亭【下平九青】
峰岭上崇崒,烟雨下微冥。 ◆冥【下平九青】
夜闻鼯鼠叫,昼聒泉壑声。◆声【下平八庚】
春风正淡荡,白露已清泠。◆泠【下平九青】
哀响激金奏,密色滋玉英。 ◆英【下平八庚】
.......略2、仄韵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诗押韵的是去、处,这两个字都属于【语】韵
蜀江水碧蜀山青,【下平九青】
圣主朝朝暮暮情。【下平八庚】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下平八庚】
天旋地转回龙驭,【去声六御】
至此踌躇不能去。【上声六语】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上声六语】
君臣相顾尽沾衣,【上平五微】
东望都门信马归。 【上平五微】需要注意的是,换韵是一组一组的换,例如以上举例《长恨歌》,前四句是一组,四句一组的第1句可以不押韵,第三句基本是不押韵的(也有句句押韵的诗),1、2、4邻韵通押,押【庚】和【青】韵;
言师采药去,松下问童【子】,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虽然第1句和第4句押韵,但是第2句【子】、第4句【处】不押韵,这就不是旧体诗了。另外:
松下问童子,言师入霭【无】,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无、处,一个平声,一个仄声,还是不算押韵,这种押韵只能说是现代诗。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朝的三仄尾(平平仄仄仄)、鲤鱼翻波(平平仄平仄)是”平平平仄仄“的变格,在唐朝格律诗中应用的非常广泛,但是很多人以为三仄尾不是格律诗,其实初盛中晚唐有大量的三仄尾的格律诗:《从《题破山寺后禅院》说起 唐诗中竟然有这么多的三仄尾》。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