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曾,北京风俗·墙有耳
即使梁启超说陈师曾的意外死亡,对于中国美术界的损失无异于一场东京大地震。但鲁迅没有专门写陈师曾的文字。鲁迅对陈师曾的刻铜艺术和画笺艺术,对齐白石画笺艺术的评点,对国画传统及现状那些零星的议论和评论,并不是疏忽,而正与他的美术思想完全一致。五四时期,鲁迅的美术观,实际上承接了康有为,与陈独秀高举“美术革命”的旗帜一样,齐力主改造中国画。后来南下定居上海,参加左翼运动,美术观进一步变化。正因为反对提倡国粹,所以对文人画总体上倾向于否定。即使是陈师曾这样的友人,受赠其画其印章多多,陈师曾故后,也留心收藏《师曾遗墨》多集,但却不肯正面述及作为国画家与文人画大家的陈师曾。1918年,上海美专的《美术》杂志创刊,年底鲁迅署名“庚言”,在《每周评论》第二号上面发表小文章为之鼓与呼,对其关于“中国画久臻神化”的说法则不予认同。后期即晚期,1930年2月21日,他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的讲演《绘画杂论》,更是公开指出国画的弊病:“古人作画,除山水花卉而外,绝少社会事件,他们更不需要画寓有什么社会意义。你如问画中的意义,他便笑你是俗物。这类思想很有害于艺术的发展。我们应当对这类旧思想加以解放。”“工人农民看画是要问意义的,文人却不然,因此每况愈下,形成今天颓唐的现象。”赵延年,狂人日记,木刻版画
按说,以鲁迅和陈师曾的同事关系,南下之前与后来,完全可以直接接触和联系齐白石的,但没有。没有收藏齐白石的画,也没有请齐白石刻印。他当然知道美术界和国画界的事情,可是对民国画界的主流,即使是徐悲鸿和林风眠,也刻意保持了疏远的距离。“政治正确”的意识之外,或许也和他的名士气有关。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