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8000个农民工“集体造假名画”28年,画价从百元涨到万元 [打印本页]

作者: 甲丁    时间: 2019-2-17 05:26:22     标题: 8000个农民工“集体造假名画”28年,画价从百元涨到万元

        8000个农民工“集体造假名画”28年,画价从百元涨到万元                                                         2019-02-15 16:45                                                   

中国记录通讯社消息 在中国南部有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同时有一群以画笔为谋生的农民画工在这个只有0.4公里的小角落里,他们养活了这个世界最大的油画复制工厂,每一年他们生产了超过一百多万幅“世界名画”。

世界上70%的油画来自中国,而中国80%的油画来自深圳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大芬村,也称 “中国油画第一村”。


居住在这个村庄超过8000多名画工,而这些作品全都是出自这群农民工之手。

据了解,大芬村每年生产油画达到100多万张,年出售价值3000多万人民币。然而这些农民工的工资并不高,一张大幅高仿油画卖出一千多欧元,但是农民工到手的只有几百元人民币。他们生产流水线可以跟工厂的流水线相媲美,每一幅生产都是国际市场最流行的名画。

几十年来,几千名农民工集聚在大芬村集体“造假名画”,几十年日复一日山寨名画超过一百多亿幅作品,各种大大小小的画室、工坊不计其数。
只要你去到大芬村,随便拉上一个村民都能画出梵高、莫奈、毕加索。

而这些 “名画” 全部都是销售国外,FBI发言人表示:在美国每年都要耗掉的油画价值超过300万美元。

烧掉的油画成本太高,黑手党要考虑资金消耗,他们选择通过中间商从中国订购高仿油画。

为什么在中国订购作品?因为,美国制造高仿油画需要五六千一幅,而在中国订货只要两三百,大量订购还打折。


FBI表示:“刚开始时我们不知道黑手党买画的原因,但是对作品来源也不难查,作品全部都是来自中国南方一个叫大芬村的地方”。
黑手党向中国供货者提供作品,中国供应商一做就是28年。画工得的钱并不多,有能力的而且是入行很久的老手,在商品市场中,他们仍然是“廉价的劳动力”。


从产业上来说,与其他“中国制造”一样,画工的劳动也处在国际“生产-消费”链的底端。这些“产品”大多在国外销售,零售价是画工所得的十几倍。如果说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确实因“缺乏劳动技能”而处于劣势,那么拥有精湛技艺的画工们仍处在受剥削的底层。

大芬村很多画工其实一开始都是进城打工的农民,他们没有任何画画基础,为了填饱肚子,养家糊口,他们拜师学艺,从拿笔、到调色,之后就是临摹,领悟较快的画师一两个月就能上手,熟练之后叫上老乡、伙伴、朋友一起来学画,从而形成了一个油画工业链。

他们身怀绝技,练就了一身“炉火纯青” 的临摹本领,只要一拿笔便成了一幅幅梵高、莫奈、毕加索。

从运笔到调色,画画速度也是快的惊人,一张大幅作品,别人需要十几二十天,他们只需要短短的几个小时。

接到大单子时,一天画十几幅也是常事,让更多人吃惊的是:他们无打印,无造假,从起型到刻画,在追求质量的同时,他们对原作的笔触,色彩,空间,明暗乃至人物神韵,统统还原到极致。原作与临摹让人完全分不出“真作” 与“伪作”


在《中国梵高》获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中外合拍长片,影片先后在欧洲多国上映,2017年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中国油画第一村”——深圳大芬村的画师赵小勇。

图 ▏赵小勇

赵小勇的妻子钟早春也是一名画工

赵小勇纪录片封面
从1997年至今,来自湖南的赵小勇,他临摹了超过10万张梵高,他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梵高”,这部纪录片获奖之后让赵小勇再度“火” 了起来,从过去的一百多元,上涨到1.2万元。

赵小勇也是最早一批加入“山寨名画”行列中的人。从小家庭贫困,读不起书,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去深圳打工,每个月拿着微薄收入,勉强填饱肚子。

199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湖南工友跟他说他的哥哥在大芬村画油画,要带他去开开眼界。


一张张名画瞬间吸引赵小勇,从此赵小勇决定到大芬村闯荡,赵小勇在大芬村租了个月租300元的单间,但一年内,赵小勇一幅画也没有卖出去,他窘迫到吃饭的钱都没有。


赵小勇绝望的眼神:别人是靠原创卖画吃饭,而自己只是个无价值、无意义赝品制作者。

大约半年后,他出师了。

赵小勇背着自己的画,到当地画廊去推销,“有一个香港画商姓高,因为我每天都去,他收了我两张画,出于同情,我要价130元,他买了我两幅画”。


越努力越幸运,从2000年开始,赵小勇的订单开始像潮水一般涌来,2000年4月,最多的时候,他的订单达到2000多幅。

这20多年来,赵小勇只画梵高,手中已经产出10多万幅梵高名作《星空》《向日葵》《自画像》....凡是梵高作品,他临摹了成千上万次。

速度超惊人,他只用22分画完一张梵高《自画像》。
他娴熟的技法,不用草稿,下笔成型,足以以假乱真,有时候订单来得猛烈,他开始招徒弟,他的妻子就是他第一个学生虽然每幅画收益不高,但画画是他的精神支柱更是他养活家人的全部希望。

“混”了 20 余年的赵小勇
在他的带动下。妻子钟早春也成了一名专画梵高作品的画师,赵小勇身价从130元/幅到1.2万元/幅。

成熟的市场和销售门路经常有人来收画,有了固定欧洲用户之后赵小勇再也不用每天为生活费房租费而发愁。
“现在我一般不动笔了,因为画一幅1平方米大小的画,都值4000元呢。”赵小勇笑着说。
从画工变成了画家,虽然赵小勇也认识到:自己的“作品”,只是别人眼里的赝品、高仿而已,这些画工只不过是一群赚钱的机器,艺术对他们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但这些农民画工他们不再是为了吃饭而去画,更多的是那份朴素的热忱,艺术的热爱,以及对心中永不熄灭画画的热爱之情。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