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香境
难道只有熏香才行?
中国人是一个特别爱闻香的民族,除了历史悠久的焚香体系以及香花之外,宋代以来特别是明清,摆果闻香的风气也特别兴盛。
可供闻香的果子大多属于芸香科柑橘属的橙、柑之类,宋代便有直接用橙子充当薰帐闻果的做法,宋词常见诸如“红绡帐里橙犹在”、“曲屏深幔绿橙香”、“梦回橙在屏风曲”之类的描写。
清代熊荣有“清香夜满芙蓉帐,笑买新橙置枕函”之句,并称“九、十月间新橙,闺人竞市数十枚,堆盘列案,以当清供。余布枕席”。可见直到清代还有堆放新橙清供,或放在枕头中的匣子里增添香气的做法。
帐前大盘堆放香橼,并有一瓶岁寒清供
不过大约也是在宋代,同属柑橘属的枸橼,即香橼[yuán],因其强烈的芳香,逐渐脱颖而出成为闻果的主力军。
香橼卵球形,形如小瓜,柠檬黄色或淡绿色,果皮粗厚凹凸不平,但香气浓郁,甚至可以当做熏衣的材料之一。
宋《武林旧事》罗列临安市售的“小经纪”中便有“香橼络儿”、“香橼坐子”,所谓香橼络儿,大约是用丝线将香橼编结以供居室、帐中悬挂。类似的做法在《儒林外史》里可以见到,“枕头边放着薰笼,床面前一架几十个香橼结成一个流苏”。总之,宋代以来,香橼是在床帐里常见的一种东西,中国人往往是在一种淡淡的橙香味中入眠的。
乾隆 《燕寝怡情图》 大盘堆放佛手十数只
香橼还有一种经过长期人工选育栽培出来的变种,就是鼎鼎大名的“佛手”。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长形的果实或分裂如拳,或张开如指,玲珑可爱。果皮极厚,瓤少难食,但香气不输香橼,甚至更甚。除了闻香,还兼具观赏把玩的功能,所以就和香橼一起成为闻果的主要来源。衍圣公夫人燕居图中桌旁的佛手
北方有钱人家冬日住房室内烧有地炕,温暖宜人,这时再摆设腊梅、水仙等岁朝岁寒清供,以及香橼、佛手等香果,罗列满屋,可使室内经暖发香。闺中摆放腊梅、山茶、水仙、灵芝,
及佛手一只,典型的冬日陈设
在明清风俗画、宫廷画中,佛手和香橼是非常常见的室内陈设,可摆放条案上,可单独摆放香几上,可置于榻上小几,或直接摆在罗汉床一角,甚至床帐之中。在清供陈设和清供图中,放一两头佛手也是常见的做法,而佛手因为其音通福,还和石榴、寿桃一起组成“多子、多福、多寿”的三多图。置于香几上的佛手
置于罗汉床上的佛手与香橼
《裘装对镜图》中的佛手香橼,
一旁的水仙也揭示其季节
摆放香橼的盘子,
逐渐也成为一种单独的品类,
就叫“香橼盘”
玳瑁描金香橼盘、青釉描金香橼盘
清宫旧藏乾隆粉彩贴塑荷叶香橼盘
清代陈设里面有一种挑杆花篮,周身镂空,有孔可插鲜花假花,雍正还特别将其改造设计为可以薰冠的花篮,里边装的便是佛手、香橼。这在《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中可详见。嘉庆间桃花坞版画花篮,
养心殿东暖阁挑杆花篮
与文震亨的文人情调不同,晚清宫廷里的闻果则又是另一番气派用法。《宫女谈往录》里提到慈禧太后寝殿中惯用的“鲜水果换缸”:“在太后的寝殿里摆着五、六个空缸,那不纯粹是摆设,是为了窖藏新鲜水果用的。太后的寝殿里不愿用各类的香薰,要用香果子的香味来薰殿,免得有不好的气味。除储秀宫外,体和殿也有水果缸。这些水果多半是南果子,如佛手、香橼、木瓜之类。”慈禧身旁堆放如山的闻果
汪曾祺在1982年所做的一篇小说《鉴赏家》,讲卖果子的叶三,“他还卖佛手、香橼。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犹提及从前这一风俗。南方有些地方至今还有摆设佛手的习惯,以及栽种佛手当做盆景观赏的。闽南台湾寺庙中,还有把佛手当做供果之一。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