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在东京的时候,鲁迅虽然也结交了一些朋友,如许寿裳、蒋抑卮、范爱农等人,但大多数清朝的留日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一扭,实在标致极了”。他们那种矫揉造作的做派和醉生梦死的状态让鲁迅心生厌烦,于是决定离开东京,产生了“到别的地方去看看”的想法。也就是说,鲁迅和大多数留学生一样,心里是孤独寂寞的,希望换个环境,但这个环境自己是否适应,是否喜欢,他并不清楚。鲁迅于东京
周作人在《鲁迅的青年时代》一书中说,“……他却特地去挑选了远在日本东北的仙台医专,……还没有留学生入学,这是他看中了那里的唯一理由。”鲁迅在仙台医专的成绩单
鲁迅的同班同学小林茂雄保存了一份鲁迅在1905年在仙台医专春季升级考试的“成绩报告单”,单上所列各科成绩如下:解剖59.3,组织72.7,生理63.3,伦理83,德文60,化学60,物理60,7门功课平均分65.5,在全班142人中名列第68名。而唯一不及格的解剖学,正是藤野先生教的。另有三门课的分数仅有60分,最高的一门伦理还不是专业课。留学时期的鲁迅
我们从鲁迅痛苦的少年经历中可以了解到,他本是一个家道中落、内心抑郁、敏感自尊的青年,又远离家乡,孤身在外,在仙台没有同胞朋友可以交流,日语水平不及同学,年龄又偏大,学习成绩中等,处处受到排挤。在仙台一年多时间,鲁迅是在孤独寂寞中度过的,他在1904年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尔来索居仙台,又复匝月,形不吊影,弥觉无聊。”责编推荐
这是研究鲁迅的新学术成果汇编,也是一部非常精美的学术随笔集。 实力作家张映勤聚数年之功,潜心研究,不忌讳,不夸张,在真实可信的史料之上,为我们还原一位真实丰满的鲁迅形象,值得各界关注与收藏。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