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二为叔叔)
堂哥的父亲就是我的叔叔,叔叔名叫周道玉,文中直接就叫叔叔吧。叔叔出生于1953年,比共和国成立小四岁,比我父亲小几个月,是一个讲面子的老派手艺人。最后一次见到叔叔是在去年秋天,在亲戚的婚礼上,人高马大壮如巍峨高山的叔叔已经非常消瘦,昔日凸显的肚子也不见了,让我诧异莫名。期间还拉着我问东问西,因为我要负责现场的照片拍摄,所以当时也忘记具体说了什么?还依稀记得他说:他们这一辈的人都老了,以后要靠我们这一辈了。我随声附和,没想到这一次竟然成了永别,早知道应该多聊一聊。(故乡的老宅)
几个月后,就传来叔叔身体极为不适的消息,癌细胞已经扩散云云,再过很短的一段时间,就传来叔叔去世的噩耗,一切发生得太突然,父亲说,这下太快了,大家都措手不及。母亲说,没想到一直身体很好的道玉就这样走了,他比我还年轻呀。人生无常,叔叔走得太匆匆。(故乡的路)
我父亲这一辈名字是按照辈份取名,姓+辈份字+名字。我父亲叫:道秋,小叔叫:道春。但是叔叔的名字却是:道玉。按照这个逻辑,不应该是道夏或者道冬吗?或者春分、雨水、惊蛰之类的吗?可见那时候取名毫无规律。(故乡的水田)
对于叔叔的生平我确实了解不多,虽然他家和我家做了几十年的邻居,但是叔叔从小外出打工,能知道叔叔消息的就只要农忙放假,过年朝节,最近几年因为网络、手机等通讯工具的发展,能时常听到彼此亲戚的各种消息。在很久以前,这样的交流几乎是无法想象的。只能从我不太清晰的小时候的记忆,配以自己的理解来回忆叔叔的二三事了。(故乡的水田)
叔叔家境从小就不好,十几岁的时候叔叔的母亲(我的满奶奶)因病去世,此后,满爷爷一个人拉扯大三个小孩,终身未娶。叔叔作为家里老大,必定要扛起家里的重担,那时候满爷爷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六七十年代就送叔叔去学习泥瓦匠,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农民工,在我们这有个专有名词,叫:学艺。(家乡的山)
我们那有多穷呢?这么说吧,2018年,也就是去年年底,我们村才通上水泥硬化公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叔叔是个性格很开朗的人,从小的艰苦生活磨砺出坚强性格,在大多数的时候都能看到笑呵呵的性格,很小的时候我还依稀记得把我举高,用他那硬扎的胡须扎我。说话很大声,大老远就能听到,特别在训斥我婶的时候。(家乡的山)
红红的大苹果(家乡的水)
火锅(长草的台阶)
卤菜(家乡的路)
双蒸酒与双蒸酒杯(大约是这个)
对于酒的记忆不是很深刻了,但是对于酒杯记忆深刻如斯,仿佛就在昨天,在我们村大多数人还在用碗喝酒的阶段,叔叔家开始用标记“双蒸”的透明玻璃杯来做酒杯,在当时很小的我看来,这是一件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事情。有一次,叔叔看到认真看他喝酒,就对我说:你也来一杯吧。当时我鬼使神差地居然也喝了一口,当然那种火辣辣把喉咙烧透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特别是双蒸透明玻璃酒杯,一度是我觉得最时髦的酒杯,没有之一。(家乡的油桐花)
种种迹象表明,叔叔家开始过得好了,对我们村大多数人来说,发迹了。这是叔叔外出打工多年得到的回报,让一家人开始过得越来越好,越好越红火。这个时候可能也是叔叔最幸福的时刻之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奋斗了一辈子,为了什么?无非是要自己家人过得好,还有就是得到周围人的赞同与夸赞。于是乎周围的人开始叫他叫:道玉老板、包头之类的,更多人也享受到了叔叔散的好烟,据说要十块钱一包,当时大多数人抽的烟还没超过2元。(建设新农村)
时代的潮流滚滚向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拥进了城里,我叔叔这一辈50年代出生的人逐渐由于体力、判断力、学习能力等不如60、70、80一代,开始泯然众人了,这是时代的潮流。我爸爸、叔叔这一辈无论再勤劳苦干,终究还是会被时代无情地淘汰,这种大概率事件包括未来老了我们这一代。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