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杨开慧手写信曝光,字里行间充满对毛主席的思念! [打印本页]

作者: 清梦    时间: 2019-4-14 02:40:20     标题: 杨开慧手写信曝光,字里行间充满对毛主席的思念!

本帖最后由 清梦 于 2019-4-14 02:42 编辑

  杨开慧手写信曝光,字里行间充满对毛主席的思念!   
2019-04-13 21:48                                                   


1927年8月底,毛泽东在湖南离开自己的妻儿去指挥秋收起义,杨开慧携儿子们回到板仓居住。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她悄悄地作好了最坏的准备,把三年来自己所创作的手稿分别藏放在了一些隐蔽的地方。若干年后部分手写信被人们发现,字里行间中无一不透漏着对毛主席的思念。

杨开慧是湖南省长沙县板仓人,她的父亲远涉重洋去留学只为了救国救民。杨开慧和母亲在相互陪伴下度过了一段艰苦岁月。

后来,杨开慧的父亲从国外学成归来,在一所学校任教。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经常去向杨开慧的父亲请教各种救国救民的问题,正是在这其间,杨开慧第一次见到毛泽东。

毛泽东独特的思想与不俗的谈吐使杨开慧对毛泽东十分的敬佩,再加上两人的思想高度一致,毛泽东与杨开慧陷入了爱河并于1920年冬天完婚。

1922年的时候,杨开慧光荣的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是共产党第二个女党员。中共“一大”后,杨开慧就成了毛泽东的得力助手。

毛泽东去指挥秋收起义是在1927年8月底,临走之前嘱咐杨开慧照顾好孩子,参加一些农民运动。却没想到这次话别,是这对夫妇的永诀。

之后,杨开慧带着孩子回到长沙板仓开展了地下斗争。面对严重的白色恐怖,杨开慧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等地武装斗争,将党的组织发展壮大,坚持了斗争整整3年。

红军在1930年的时候攻打了长沙两次。湖南军阀下令花费1000银元追捕杨开慧。杨开慧在群众的掩护下过了敌人的几次追捕,但在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偷偷回家看望孩子和母亲的时候被军阀密探发现后被逮捕。

杨开慧于1930年11月14日在浏阳门外识字岭英勇就义,年仅29岁。

杨开慧藏于板仓老家时,1928年10月曾写了一首《偶感》,五十多年后人们修缮她的故居时才发现。诗中虽有错别字,但是对于毛泽东的思念却凝聚纸上。

很多认识杨开慧的人评价杨开慧的时候说,她从外表看是位很文静、贤惠的女子,言语不多。但从她留下的信稿和表现看,其内心世界丰富,意志异常坚强。杨开慧是一名优秀的,合格的共产党员。

无论在革命的顺境还是逆境,她都以满腔的热情,致力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在她被捕以后,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她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和妻子的气节,坚决没有背叛党和自己的丈夫。

听到杨开慧牺牲的消息时,毛主席满含泪水,悲痛地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似乎对与杨开慧的死久久不能释怀。
而到了晚年更是常常提及,缅怀不已。把杨开慧当作他一生最爱的革命伴侣。

杨开慧虽然有一半女子没有的刚劲气节,却在手稿中流露出自己身为女人软弱的一面。信中表示,她是软弱的,自己一个人也是孤寂的。这是怎样一种深沉的爱才能让她独自熬过那段痛苦不堪的岁月啊,至死也不愿出卖自己伴侣与坚守的信念。她,当真对的起“骄杨”一称谓。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