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哪个省的人最爱认字念半边? 2019-04-19 07:59
▼
前段时间,抖音爆红的复旦教授陈果
「认字念半边」
把「耄耋」读成了「毛至」
虽比不上北大校长「鸿鹄」读成「鸿浩」
所引发的社会轰动巨大
但毕竟「人红是非多」
她还是被骂成了筛子
轻一点的说她是文化骗子于丹第二
重一点就骂她兜售毒鸡汤堪比咪某
读错字嘛,其实算不上啥大事
地球上每时每刻都有人在读错
她这个错误怎么着比某些百家号
「耄耋之年」写成「饕餮之年」强一点吧
/这样对待老年人真的好吗?/
而且这事儿说明陈果教授跟大家一样啊
牢牢掌握了
「不会念的字读半边」和「不会做的题全蒙C」
这两大学生时代的必备求生技能呀!
▼
认字认半边
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频率之高
我们从俗语里就能窥探一二
「汉字读半边,不会错上天」
「山东秀才念半边」
「四川人生得尖,认字认半边」
想想你家乡是不是也有一个版本的
「XX人认字认半边」
用于错字笑话开头或者读错字后的自嘲
不认识的字不妨大胆猜一猜
只要没傻到把「魑魅魍魉」猜成「鬼鬼鬼鬼」
「离未网两」,50%的正确率总还是有吧?
/文字界脸盲综合征/
我们熟悉的经典文学人物当中
「白字大王」一抓一大把
白字第一人当属胡诌能手小燕子
《还珠格格》里她被皇帝罚抄
文盲小燕子抄到摔笔:
「抄了这么多,认识的没几个!」
「这个鱼家瓢虫」
↓↓↓
紫薇:我特么这是
鳏寡孤独!
作为「认字认半边」原则的忠实实践者
一「苦」千金、一劳永「兔」
一丝不「句」、一发千「钩」
……
(一份长长的遇害名单)
这些成语都没有逃脱小燕子的魔爪
另一个不可以没有姓名的是
《红楼梦》里仅次于刘姥姥的笑点担当——薛蟠
薛宝钗的亲哥
纨绔子弟,不学无术
嬉皮笑脸跟同伴夸耀自己看了一张绝妙春宫:
「只看落的款,是庚黄画的
真真的好的了不得!」
贾宝玉躺地爆笑
这……莫不是在说唐寅?
▽
就是因为普通人太容易读错字
那些根本不出错的人才是真
古代学者要研究大学问
先得通小学,把基本功打扎实
文字、音韵、训诂
对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了如指掌
习惯上,如果有人数理化科科满分
我们顶多夸ta聪明
但如果ta是一本行走的《说文解字》
我们就会说「真有学问」
你看钱钟书大佬
可不就是如饥似渴的字典阅读爱好者呢嘛
没有为了一个字争论得死去活来过的学者
不足以聊学术
名校学者公开读错字
我们的反应如此强烈的原因之一
可能就在于
他们打破了我们对「文化人」的惯性期待
▼
认字念半边最要命的一点是
它有时候是真的hin管用啊
「犷」可不就是读「广」嘛
「坷」就读「可」嘛
「锣」就读「罗」嘛
小学发蒙阶段,老师还教导我们
利用声符规律巧记字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来温习温习
一个小学语文知识点:
汉字造字法「六书」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我们主要说前四个,基本造字法
象形就是文字画画,比如日月
指示是抽象符号,比如上下
会意是两个字合起来,表达一个意思
比如,昶是指白天时间长,岚是山里的雾气
形声字,才是今天的主角
一半表示义,一半表声
也就是说
「认字认半边」大法只能适用于
拥有声符的形声字
但是形声字在汉字中的数量占到了八成以上
所以说,遇到不认识的字读半边
蒙对的可能性还挺大的呢!
不过,阿叽奉劝各位
遇到不认识的字
先判断一下它是不是形声
不是形声就别瞎jb蒙了
99.9%概率闹笑话
清代语言学家段玉裁总结过:
「同谐声者,必同部也」
也就是说
共享「声符」的一串形声字
读音也相同或相近
此话大有深意
每个形声字都各有各的命运啊
形声字和声符的关系扑朔迷离
有的跟声符还算恩爱谐和,完全一致
/就没一个恩爱的/
有的和声符小打小闹,音调不同
比如陈果教授弄错的「耄」和「毛」
有的和声符已经拉开距离,只是有点谐音关系
「河」和「可」
有的直接同床异梦,不知道飘哪里去了
破绽百出的「绽」不念「定」
挽救的「挽」不读「免」
刚愎自用的「愎」不读「复」
除了一个一个乖乖背下来,还能怎么着?
▽
「认字念半边」这事儿
就不太可能发生在欧洲
拿拼读相当规律的德语来说
只需稍加学习发音规则
就算词汇量很少
也很快就能做到
看到单词就能读
听到一个词能拼个八九不离十
也就是说形和音是hin统一的
这一比,汉语还是太过
难认,难记,难念,难写,难用了
汉字字形字音字义三者分离的特点
真是让所有中国小朋友
以及学汉语的歪果仁都叫苦连天
近代有许多操碎心的学者
倒是有过很多
让汉字变得简单易学的尝试
最极端的例子的莫过于
上世纪30年代曾经兴起过的
汉字拉丁化热潮
/外语质感/
你们不是嫌难写吗?
咱干脆就不要汉字了
全改成拉丁字母
也跟英语德语似的
见到字母组合就能读
会读的字就会写
你好我好大家好,还能国际接轨
对这事儿
鲁迅先生可是公开表态支持过的
「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不过,最后由于种种原因没推行开了
当年要真成功了
咱们现在确实就没啥「认字认半边」的烦恼了
只是,我们付出的文化代价
未免太大了点
▼
大家觉得叽里呱啦研究所怎么样鸭?
语音点开听了没??!!
你们也看到了,新栏目开张,惨淡经营
阿叽我还没有脸……
(不要催,设计小姐姐已经加班加到1个星期没离开过工位了!)
更重要的是!!!
机器人的名字还没有着落
所以ball ball大家惹
赶紧给我们冷漠无情的机器人赐个名儿啊!
也欢迎大家像汹涌的潮水一样
给叽里呱啦研究所提意见!
MUA~咱们下期见!
- 叽里呱啦研究所第1弹《认字念半边》-
策划丨Miriam
撰文丨Miriam
编辑&制图丨Miriam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