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以不犯本位为高。东坡满庭芳:“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悲歌。”语诚慷慨,究不若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尤觉空灵蕴藉。1、东坡《满庭芳》言语慷慨
序:余谪居黄州五年,将赴临汝,作《满庭芳》一篇别黄人。既至南都,蒙恩放归阳羡,复作一篇。
归去来兮,清溪无底,上有千仞嵯峨。画楼东畔,天远夕阳多。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悲歌。船头转,长风万里,归马驻平坡。
无何。何处有,银潢尽处,天女停梭。问何事人间,久戏风波。顾谓同来稚子,应烂汝、腰下长柯。青衫破,群仙笑我,千缕挂烟蓑。苏轼谪居黄州五年后,被调往汝州,苏轼上书恳请能够去阳羡,因为那里有些田产,生活条件好一些。皇帝恩准以后,苏轼写了这首《满庭芳·归去来兮》表达自己的心境,其中有“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悲歌”。刘熙载评价其“语诚慷慨,”但是“究不若水调歌头”。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刘熙载认为这样写太直白,缺少了令人遐想的韵味。
序: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通篇没有写忠君报国的内容,但是宋神宗却看出来端倪来,宋神宗是自作多情吗?
苏轼于中秋夜宿金山寺,作水调歌头寄子由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神宗读至「琼楼玉宇」一句,乃叹云:「苏轼终是爱君。」即量移汝州。《坡仙集外纪》从《坡仙集外纪》的记录来看,苏轼是写了这首词以后,宋神宗看到被感动,才把他从黄州调往汝州的。按照《坡仙集外纪》的说法却不同,这首词是写于黄州而不是密州,金山寺也不是镇江的金山寺,远隔一千里呢。两种说法孰对孰错,不去讨论。
琼楼玉宇二句,以高危自警,即其增子由早退为戒之意,上清虽好,不如戢影人间也......全篇若云鹏天马,一片神行。俞陛云和宋神宗的理解不同,他认为苏轼是在劝自己的弟弟,官阶越高越危险,不如早一点归隐山林,舍上清而藏踪迹于人间。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姜夔的词作,一直被认为体现了清虚骚雅、空灵蕴藉的特点。下面这首《点绛唇 其一 丁未冬过吴松作》是其代表作之一: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关于这首词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专门评价过:
白石长调之妙,冠绝南宋;短章亦有不可及者,如《点绛唇》一阕,通首只写眼前景物,至结处云:“今何许?
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感时伤事,只用“今何许”三字提倡,“凭阑怀古”下,仅以“残柳”五字咏叹了之,无穷哀感,都在虚处。令读者吊古伤今,不能自止,洵推绝调。这首词和苏轼水调歌头类似,通篇不点破本意。陈廷焯说他“只写眼前景物”。上阕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是典型的拟人手法。山不清苦,也不懂商略。把人的感情与活动,用景物表达出来便有诗意,如果只写成人物就索然无味了。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这首词通篇写景咏物,仍旧不点破本意,通篇弥漫着淡淡的哀愁。
绿槐千树西窗悄,厌厌昼眠惊起。饮露身轻,吟风翅薄,半翦冰笺谁寄。凄凉倦耳。漫重拂琴丝,怕寻冠珥。短梦深宫,向人犹自诉憔悴。
残虹收尽过雨,晚来频断续,都是秋意。病叶难留,纤柯易老,空忆斜阳身世。窗明月碎。甚已绝余音,尚遗枯蜕。鬓影参差,断魂青镜里。《齐天乐·蝉》王沂孙空灵蕴藉,可以让人感受到一种不离不即、捉摸不透、含蓄无尽的意境。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