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日成南下是斯大林同意在先, 但他又把决定权交给了中国。只要中国稍微具备一点独立自主精神, 不完全‘一边倒’, 跟着别人的指挥棒转, 就有充分的理由, 用委婉的方式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可是毛泽东一条也没提。” 】在《得与失》一文中又说:
【“正是由于毛泽东具有强烈的推进世界革命的国际主义情怀, 所以中国革命刚一胜利就积极支持金日成发动朝鲜战争”。“毛泽东由于坚持仍然处于战争与革命时代这一过时的错误判断, 以在亚洲推进革命为己任, 决心在朝鲜战场上狠狠打击美国, 这就决定了他必然要进行抗美援朝。因此可以说, 朝鲜战争是由于毛泽东奉行世界革命外交路线而打起来的。” 】在1994年俄罗斯公布苏联有关朝鲜战争的档案以前, 西方研究朝鲜战争的学者中有人认为, 朝鲜战争的爆发是斯大林、毛泽东和金日成合谋的产物。在俄罗斯公布苏联有关朝鲜战争的档案以后, 再见不到西方学者有这种说法了。国内研究朝鲜战争的学者中, 除了“两文作者”外, 未见其他学者有这种说法, 即便是对抗美援朝战争持否定态度的学者也未见有这种说法。“两文作者”的这种说法可谓一个“独创”。那么“两文作者”的这种说法是事实吗?暂不论毛泽东是否“具有强烈的推进世界革命的国际主义情怀”, 先说朝鲜战争的爆发, 能与毛泽东扯上关系吗?
【“在决定抗美援朝的同时, 毛泽东却提出了‘保家卫国’的口号, 其实这只是为了说服和动员全国人民的一种策略手段。”“毛泽东是为了推进世界革命, 为了解放全朝鲜, 让中国军民做出重大的牺牲。” 】《是非和得失》一文将毛泽东决策出兵抗美援朝的动机和目的归结为如下三点:“把美帝国主义作为直接对手的革命情结, 对社会主义阵营承担的国际主义责任, 特别是保护新中国安全和主权的领袖意识”。这里虽对第三点加了“特别”二字, 但作者真正强调的是“中国领导人已经站在了亚洲革命领导者的岗位上”, “更为重要的因素———国际主义的责任和义务”, “更多的成分是出于意识形态”。
【“这是敌人把火烧到了我们的大门口, 并非我们惹火烧身。” 】 6(三) 7维护东北地区经济建设。东北是全国解放最早的地区, 东北地区的经济恢复和建设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和示范作用。1950年10月24日, 周恩来在一个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
【“中朝是唇齿之邦, 唇亡则齿寒。朝鲜如果被美帝国主义压倒, 我国东北就无法安定。我国的重工业半数在东北, 东北的工业半数在南部, 都在敌人轰炸威胁的范围之内。”“如果美帝打到鸭绿江边, 我们怎能安定生产。” 】8毛泽东也讲过:如果中国不出兵, 让美国压至鸭绿江边, 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沈阳、鞍山、抚顺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产。9 (四) 维护中国社会稳定。美国出兵朝鲜后, 国内各种反动势力就活跃起来, 活动明显猖獗。不将美国在朝鲜的气焰打下去, 国内反动气焰就会更加增高, 不利于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稳定。 (五) 着眼于国家长远建设的考虑。如果不出兵, 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 1000多公里的边防线需要部署很多兵力, 还要改善装备和修建机场, 随时准备打, 与其如此, 从经济上说, 从国家长远建设上说, 迟打早打, 早晚要打, 晚打不如早打。
【“对中国, 对朝鲜, 对东方, 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 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 则对各方都不利, 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我们认为应当参战, 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 不参战损害极大。” 】10历史的因素, 意识形态因素、苏联因素, 这三条也都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决策出兵时考虑的因素, 但都不是决策出兵的主要因素或决定性因素。
【“我们不要去侵犯任何国家, 我们只是反对帝国主义者对于我国的侵略。大家都明白, 如果不是美国军队占领我国的台湾、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打到了我国的东北边疆, 中国人民是不会和美国军队作战的。但是既然美国侵略者已经向我们进攻了, 我们就不能不举起反侵略的旗帜, 这是完全必要的和完全正义的, 全国人民都已明白这种必要性和正义性。” 】11也就是说, 出兵抗美援朝, 是出于维护中朝两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考虑, 所以叫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毛泽东有理由认为, 如果他不在朝鲜阻挡美国, 他或许将会在中国领土上和美国交战;最起码, 他没有得到理由去做相反的结论。” 】12
【“我们认为既然决定出动中国军队到朝鲜和美国人作战, 第一, 就要能解决问题, 即要准备在朝鲜境内歼灭和驱逐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侵略军;第二, 既然中国军队在朝鲜境内和美国军队打起来 (虽然我们用的是志愿军名义) , 就要准备美国宣布和中国进入战争状态, 就要准备美国至少可能使用其空军轰炸中国许多大城市及工业基地, 使用其海军攻击沿海地带。” 】13这就是电报中说的两种准备。接着毛泽东在电报中讲了两种可能:
【“在这两个问题中, 首先的问题是中国军队能否在朝鲜境内歼灭美国军队, 有效地解决朝鲜问题。只要我军能在朝鲜境内歼灭美国军队, 主要地是歼灭其第八军 (美国的一个有战斗力的老军) , 则第二个问题 (美国和中国宣战) 的严重性虽然依然存在, 但是, 那时的形势就变为于革命阵线和中国都是有利的了。这就是说, 朝鲜问题既以战胜美军的结果而在事实上结束了 (在形式上可能还未结束, 美国可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不承认朝鲜的胜利) , 那末, 即使美国已和中国公开作战, 这个战争也就可能规模不会很大, 时间不会很长了。我们认为最不利的情况是中国军队在朝鲜境内不能大量歼灭美国军队, 两军相持成为僵局, 而美国又已和中国公开进入战争状态, 使中国现在已经开始的建设计划归于破坏, 并引起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一部分人民对我们不满 (他们很怕战争) 。” 】 (2)这就是电报中说的两种可能。况且, 毛泽东这个电报没有发出, 也没有发给即将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东北边防军。而《是非和得失》的作者硬是抛开毛泽东讲的另一种可能不提, 武断地说“毛泽东设定了超越现实的战略方针”, 只能理解为该文作者是断章取义, 别有用意。只要看到这个电报, 《是非和得失》作者的说法, 就不攻自破了。
【“我们应当从稳当的基点出发, 不做办不到的事。”“我们应当在稳当可靠的基础上争取一切可能的胜利。” 】 (1)这才真正是毛泽东为抗美援朝战争设定的战略方针, 并且是抗美援朝战争军事战略指导总的、最根本的战略方针。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军事战略指导, 就是本着这个方针进行的。从这个战略方针中不但看不出有“超越现实”的问题, 而且恰恰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即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