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中国为什么叫“九州”?这件文物道明了来历,与传世文献两点不同 [打印本页]

作者: 惜晖    时间: 2019-5-2 23:39:24     标题: 中国为什么叫“九州”?这件文物道明了来历,与传世文献两点不同

中国为什么叫“九州”?这件文物道明了来历,与传世文献两点不同                                                         2019-05-02 09:39                    

  我们知道,“九州”和“华夏”一样,也是“中国”的代名词。但是到今天,我们的“州”却非常多,有地级市苏州、杭州;也有县级市邳州、嵊州。那么,“九州”究竟是哪九州,又是如何变成今天这么多州的呢?
上一期讲到了记录上古帝王禅让的《容成氏》。《容成氏》是1994年上海博物馆在香港购得的一批战国楚简里的一种,比较知名的还有《孔子诗论》等。《容成氏》一篇文章包含的信息量也不小,从容成氏开始的上古帝王说起,一直讲到周文王与周武王。以《容成氏》作为古帝王之首,与儒家以黄帝为首不合,但《庄子》《淮南子》均以容成氏为首,可见《容成氏》有道家思想成分。
《容成氏》中就有记录“九州”,这是一个与传世文献不同的版本。传世文献关于九州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大禹治水、创设九州,如《左传》引《虞人之箴》就说“芒芒禹迹,画为九州”;另一种说法帝尧作十二州,而大禹改为九州,如《尚书·尧典》就说帝尧时“肇十有二州”“咨十有二牧”。但无论是哪种说法,共同点都是大禹作九州,这种观点在后世也深入人心。但《容成氏》却说,大禹治水前就已经存在九州了。

《禹贡》中的九州方位

“州”是什么?《说文解字》:“水中可居者曰州。”州就是水中小岛,也可加上“氵”为“洲”,所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后来这个州渐渐放大为地名,在春秋时期鲁国有阳州、齐国有平州、卫国有戎州、楚国有夏州、西戎有瓜州,都是当地的小城镇。其中最早称“九州”的是陆浑戎,分布在今天陕西商洛至河南嵩县一带,《侠客行》里石破天长大的熊耳山就在这里。不过,这里的九州具体包括哪些,到底是实数,还是虚数?因为史料匮乏,已无从考证了。
在现实版“九州”出现的同时,想象版的“九州”也诞生了。
前文提到的“芒芒禹迹,画为九州”就是一例,还有就是春秋中期的齐灵公,铸造的一件钟说商汤“咸又(有)九州,处禹之堵”,这都表示,“九州”已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而在此之前,中国并没有“九州”概念,商朝、西周区域多以“方”“土”“国”相称。大约随着春秋华夏国家联系越来越紧密,才有了“九州”的概念,不过当时也只是通称,尚无确指。
春秋末期私学出现,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关于“九州”的说法也就多了起来。在传世文献中,战国秦汉的“九州”有以下四个版本:

四个版本的“九州”说

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尚书·禹贡》
冀州、兖州、青州、并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周礼·夏官·职方氏》
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吕氏春秋·有始览》
冀州、兖州、营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尔雅·释地》
这四个版本内容大同小异。《说苑》曾抄录《尔雅》,“营州”作“青州”,可知营州、青州可视为一,故《尔雅》的表述与《吕氏春秋》相对一致。而《禹贡》及之后的《史记·夏本纪》)有梁州无幽州、《职方氏》有并州无徐州。
相较而言,这三种记载中以《吕氏春秋》区域最为具体,其明确指出冀州为晋国、兖州为卫国、青州为齐国、徐州为鲁国、扬州为越国、荆州为楚国、豫州为周国、幽州为燕国、雍州为秦国,所以大致是以战国前期区域为模板的想象。
至于九州的得名,大概“扬”就是“越”的通假、“幽”是“燕”的通假;“雍”为秦国都邑、“冀”为晋国都邑、“营”为齐国都邑;“青”为五行属东;“兖”为卫国水名;“徐”为西周徐国、“荆”为楚国。
《容成氏》则提供了另一个版本的九州,因为竹简是战国文字书写,存在大量通假现象,所以在考释方面也存在争议。根据整理者李零的观点,这里的“九州”分别是夹州(兖州)、涂州(徐州)、競州(青州或营州)、莒州、藕州(并州)、荆州、阳州(扬州)、叙州(豫州)、且州(雍州)。

上博简《容成氏》

相对于传世文献的版本,这个版本最大特色是没有“冀州”,而是多出来一个“莒州”。“莒”是春秋时期一个小国,在今天山东莒县一带,战国初期灭于楚国。舍“冀州”而用“莒州”,或许与作者身份是齐鲁一带人士有关。不过这个“莒州”终究没有流传下来,今天我们通过出土文献才知道有这么个说法。
至于《尧典》和《五帝本纪》所谓“十二州”,那自然就是“九州”之后的说法了。但是文献也没有明说到底是哪十二州,所以汉人马融、郑玄就把传世文献的几种九州拼凑在一起,说大禹改“九州”为“十二州”,在《禹贡》的九州之外又设置并州、幽州、营州。但这是与原始文献本身矛盾的,毕竟“十二州”在尧时就有了。
西汉设置“十三州”作为监察区域,就是受到“九州”“十二州”思想影响,到东汉末年刺史改为州牧,正式成为行政区划。但是两晋南北朝时南北长期分裂,而且存在北人南下侨居的问题,所以州越来越多。唐朝以后就失去了高层行政区的地位,成为县级或者统县级区划。民国废除“州”这一区划,然而今天很多地级市、县级市还保留“州”的古称。

“大九州”示意图

此外,还有一种更广袤的“大九州”。根据战国阴阳家观点,大禹分的“小九州”被称为“赤县神州”,也就是中国本土;而以中国为中心又有类似的九个“中州”,合为一个“大州”;世界共有九个这样的“大州”,周围有瀛海环绕,这就是所谓“大九州说”了。如果以今天类比,大概“小九州”是省、“中九州”是国、“大九州”是洲,合起来就是一张世界地图。
至于《西游记》中的东胜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则源于佛教传说的四大部州了。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