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唐代最大的谎言,就是李白和杜甫是好朋友? [打印本页]

作者: 清梦    时间: 2019-5-4 22:06:15     标题: 唐代最大的谎言,就是李白和杜甫是好朋友?

       唐代最大的谎言,就是李白和杜甫是好朋友?                                                         2019-05-04 08:04                    

                  

本文转载授权自公众号:观观雅集

作者:小卷儿

不知从何时开始,李白和杜甫的塑料兄弟情,成了公开的秘密。

在现代人看来,李白和杜甫,是今人眼中最著名的两大诗人,他们在世人心中的分量可谓不相上下(可能还是李白傲娇一点),加上他们生辰年月相差不远,又那么有名,有名的人和有名的人,当然是好朋友啦。可这种猜测,有真凭实据吗?

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

李白,生于公元701年。

杜甫,生于公元712年。

两人相差11岁。

这年纪放在普通背景下来看,似乎相差不大,但是,若是对30岁以前的年轻人来说,你3岁,还在吃奶,我已经14岁,年轻气盛,风华正茂,凭借才华,已获得不少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

24岁,杜甫刚出道,而李白早已是写就了《蜀道难》的大明星了。这社会地位的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

社会地位有差,不代表不能做朋友,谁说我今日刚出道,明天就不能成明星受万人敬仰?

还是让我们回到他们第一次相遇的那一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公元744年,洛阳城一家小酒馆里,33岁的杜甫一人饮酒醉。

作为一名标准的“京漂”,两年前,杜甫抱着光宗耀祖的念头来到繁华的洛阳,可现实是,他混得真的不怎么样,连工作都没找到。他觉得,你们大都市里的人都太现实,看不懂我的治国方略,听不懂我的伟大设想,这里太多勾心斗角,人际关系太复杂,实在是太不适合我了。

借酒浇愁,已经成了他摆脱苦闷的重要方式。他干了剩下的半碗酒,准备结账走人。

这时,酒馆的帘子一阵晃动,一道飘逸的身影闪了进来。

“小二,上最好的酒。”来人带着四川口音。

杜甫抬头一看,愣住了,这、这、这……,竟、竟、竟然是李白。

李白,当时绝对的大牌明星,天王偶像级别。虽然从没参加过科举,却是大明宫的御用诗人,写过“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年度金句。据说,玄宗大大曾亲手喂他喝汤,旁边有高力士帮他脱靴,还有玉环美人为他磨墨。

这位传奇人物,竟……竟……竟……就站在自己面前。

“无业游民”酒馆偶遇大明星,换做是你,你是什么心情?

让我们猜想一下——杜甫许是仗着酒劲,拎起酒壶,带着几分腼腆、几分兴奋、几分迫切,主动走上前,伸出手,激动地说:“李大哥好,我叫子美,是你的粉丝……我能请你喝杯酒吗?”

李白豪放,爱交朋友,定不会拒绝这个满脸赤诚的年轻人。

在交杯换盏中,两人没了隔阂,成了标准的“酒肉朋友”。

和杜甫喝酒的那次,其实李白也是喝酒买醉去的,因为,闹了一出“力士脱靴贵妃研磨”的宫廷热剧后,他被大明宫开了。

没了工作,李白转而将心思转向修仙。

也许,在和小杜同志喝酒聊天聊高了的时候,他也说出了此意向——要去一趟王屋山,约了华盖君,上山采瑶草。

采瑶草?多么超然物外,多么文艺小清新,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偶像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腥膻,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赠李白》

你看,你看,杜甫以前写诗,压根不提什么仙啊道啊,现在认识李白了,为了拉近与偶像之间的距离,立即恶补专业知识,连术语都学会用了。

重点是,他们又一次在河南相遇了。

按照子美的说法“亦有梁宋游”,有过共同的寻访经历,二人关系相信已脱离“酒肉朋友”的浅薄状态,算是熟人了吧。

特别是杜甫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中写道: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意思是两人睡觉盖一条被子,手牵手一起出游,这关系真个不一般啊!

第二年(公元745年)秋天,他俩又在山东兖州重逢。当冬天即将来临的时候,李白和杜甫这两位大诗人永久地别离了。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不过这次,杜甫在记录见面过程时,用的词汇好像就不一样了。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赠李白》

看到没?“痛饮狂歌空度日”“为谁雄”。这语气,肯定不是夸吧!难道杜甫这么快就脱粉,不再钦慕李白了?

不过,转念一想,是不是只有好朋友之间,才会这样毫无顾忌地嘲笑、互黑?杜甫是发自内心地把李白当朋友,才会善意地规劝他。

其实,之前一起去修仙,并不是杜甫的真实状态,只因偶像喜欢,我也喜欢。熟悉杜甫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要求务实,要求上进的人,虽然一生也没折腾出啥。

他们两个人,刚刚好凑成理想青年和幻灭中年。杜甫比李白还要痴心绝对,一心想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也就是:我要当帝师,把玄宗大大辅佐成像尧舜一样的明君)。”然而,当时的李白已经是过来人,多了几分放荡不羁,在他看来:“尧舜之事不足惊”。

道不同,人生志向不同,如此而已。

杜甫一生,为李白写下二十余首诗歌,可李白返赠仅三篇,其中一首是《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当李白遇到比自己小11岁的杜甫,他仿佛跟那个年少的自己重逢。该说什么呢?能说什么呢?寥落失意中年人,跟后辈青年一起看山看水,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年长的那一位,只能回应这么多。

“思君浩荡”,这已经是李白所能回馈的最高规格。

虽然自那三次相见,杜甫之于李白,余生都处于“长相忆”的状态。可有句话不是这么说的么?有些人,你只认识了几天,却好像认识了一辈子。而有些人,认识了一辈子,却好像只认识了几天 。

而李白和杜甫是前者。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