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3 06:34
前言 生活不易,工作太忙,天天写文章虽然是一种学习和锻炼的方式,但坚持日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时期。每次想偷懒的时候,就找个不太费脑的问题回答:
您知道有哪些前两句广为流传、后面却少为人知的诗句吗?确实有很多的诗词有句无篇,大部分人只知道其中的佳句,却不了解整首诗。也有一些诗词有句有篇,但是其中的佳句过于突出、流传太广,其他的内容不为人知。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诗出现的次数太多了,在欧阳修、元好问 、孙洙、贺铸 、主席等人的诗词中都可以看到。例如:
[宋] 欧阳修: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
[元] 元好问:更约明年早。天若有情天亦老。
[宋] 万俟咏: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说便说不了。
[明] 孙蕡: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还有大家最熟悉的两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不过这句诗的原创可不是以上的这些大诗人,真正的原创是中唐号称诗鬼的李贺,出自于 《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二、 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一句出自唐代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前边一句也挺有名:东边日出西边雨。《竹枝词》是唐朝教坊的歌曲,据郭茂倩《乐府诗集》云:
竹枝本出于巴渝,唐贞元中,刘禹锡在沅、湘,以里歌鄙陋,乃依骚人九哥,作竹枝新调九章,教里中儿歌之。这原先是巴渝一带的民歌 ,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依曲调填词,作了十来篇。在清朝康熙年间的《钦定词谱》中,《竹枝词》统计进去,成了一种词牌。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首诗是著名的悼亡佳作,前两句太惊艳,后两句太平常,不怪人记不住。见过大海波澜壮阔的水,其它的水就相形见绌了;除去巫山上的之云,再也没有如此奇幻美丽的云了。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前两句没有几个人能够记住。后面那两句浅显直白,倒是很容易被人记住,不过当年琼瑶阿姨的影响力还是会太大了,电视剧以播,主题歌一唱,人人都能哼几句《梅花三弄》。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春天的夜晚因短暂而珍贵,春花在月色下散发着清香.......春宵一刻,现在当作成语用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与洞房花烛夜联系到了一起。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两句来自于金国诗人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原词是咏雁,元好问年轻时赶考,路上遇到一个捕大雁的人说:今天早晨抓到了一只大雁,我就把它杀了,没想到逃走的那只雁悲鸣不去,竟然坠地殉情......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这种《木兰花令》就是词牌《玉楼春》,七言八句押仄韵,其实也是一首依谱填写的古体诗。有人评价,这首词只有第一句就够了,其他七句都有点配不上。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旧欢如在梦魂中...
当时只道是寻常...结束语 我们今天使用的很多成语来自于以前的古诗词, 老骥伏枥、人面桃花、心有灵犀、柳暗花明、青梅竹马、不拘一格、物是人非、雪泥鸿爪....能够都知道出处的人不多。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