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自明代传入中国以来,深深地改变了中国饮食文化的面貌,但辣的流行史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长。在1949年之前,即便是在中国传统食辣区的城市里,辣味的菜肴也不那么受青睐,辣椒往往被认为是底层餐饮的调味料。然而在今天,当我们的食物选择极大丰富之后,辣味食物反而成为了餐饮和零食市场上的耀眼明星——全国各地火锅店里红汤翻滚,辣条被炒进菜肴、夹入煎饼甚至包入汤圆。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廉价而热烈的辣味首先在满地碎片的饮食文化中被拣选出来,成为了传遍全国的滋味,几乎成了中国现代饮食的标志物。有些人喜欢辣椒,谓之“无辣不欢”;有些人厌恶辣椒,认为它破坏了事物的原味,或是违背了中国饮食调和凉寒温热的食疗原则。 无论如何,辣味的流行都是一个值得探讨和分析的现象。与辣椒流行最密切相关的,无疑是辣味菜肴的价格,其相对廉价是解释辣味广泛流行的重要依据之一。除此之外,中国辣味零食的味觉元素仍然在模拟传统平民饮食的味觉特征,前工业化时代糖的价格甚高,因此在欧洲和北美零食中居于绝对主导地位的甜味,在中国并不盛行,辣味、咸味或者酸味的搭配是中国人最为习惯的调味。 中国辣味零食的味觉元素仍然在模拟传统平民饮食的味觉特征(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此外,辣味的流行可也以用平民阶层的“士绅化”来解释,辣椒被来自农村的大量移民带入了城市的饮食文化之中,并逐渐与早先的乡村食物和庶民菜的标签剥离,反而成为了工业化城市中的标志性食物,这也使得最初辣椒所暗含的阶级属性模糊不清了。 在《中国食辣史》一书中,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曹雨考查了中国食用辣椒四百年来的历史。经出版社授权,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从中节选了与近三十年来辣味之流行相关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
文 | 曹雨
辣椒和以辣椒作为主要调味料的菜肴属于江湖菜和庶民菜,是传统中国社会底层的饮食习惯,在1949年以前,这种饮食习惯仅限于社会中下层,即使在传统食辣区域的城市中,辣味菜肴也并不占优势。在传统的饮食文化阶级格局碎片化之后,辣味得以打破阶级局限而发生流散,但辣味饮食仍然局限于传统的食辣地理区域内,未能扩散到全国范围。辣味的流行是近三十年来的一个突出饮食现象,是伴随着中国饮食的商品化过程、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而产生的现象。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