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8 10:39
前言 司马槱和观宋填词61的郑少微一样,也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字,不过看到这个姓,估计都会想到他跟司马光什么关系?不错,的确是亲戚,他是司马光的从孙。
司马槱( yǒu)字才仲,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 。元佑(1091)中以苏轼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赐同进士出身。累迁河中府司理参军,终知杭州,卒于任。在全宋词中录有两首小词。
一、司马槱《黄金缕 》的不同版本 《黄金缕 》这个词牌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蝶恋花》。这是一首唐教坊曲,本名《鹊踏枝》,冯延巳词有“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句,这是《黄金缕》名字的由来;歌手霍尊的那首歌曲《卷珠帘》,也是蝶恋花的另一个名字,出自赵令畤词“不卷珠帘,人在深深院”句,所以又名《卷珠帘》。
我们先看看司马槱( yǒu)的《黄金缕》:
家在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年华度。燕子又将春色去。纱窗一阵黄昏雨。(家在 一作:妾本)
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清歌,唱彻黄金缕。望断云行无去处。梦回明月生春浦。,南宋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中记载::
《云斋广录》载司马槱官于钱塘,梦苏小小歌《蝶恋花》词一阕,其词颇佳,词云:
妾在钱塘江上住,花开花落,不记流年度。燕子衔将春色去,黄昏几度潇潇雨,蝉鬓犀梳云半吐。檀板新声,唱彻黄金缕。酒醒梦回无处觅,凄凉明月生秋浦。’”《苕溪渔隐丛话》转述的《云斋广录》是北宋时李献民的传奇杂事小说集,这个版本较早,应该更可信一些。
“司马槱,行次里中,一日昼寐,恍惚间见一美妇人,衣裳甚古。入幌中执板歌曰:‘家在……黄昏雨。’歌阕而去。槱因续成一曲:‘斜插……生春浦。’后易杭州幕官。或云其官舍下乃苏小墓,而槱竟卒于官。”故事中的女人唱了上半阙,司马槱续了下半阙,合成了一首《黄金缕》。后来他去杭州作官,发现屋外就是苏小小的墓地,司马槱在任上去世了。
司马才仲初在洛下,昼寝,梦一美姝牵帷而歌曰:‘妾本钱塘……黄昏雨。’才仲爱其词,因询曲名,云是《黄金缕》。且曰:‘后日相见于钱塘江上。’及才仲以东坡先生荐,应制举中第,遂为钱塘幕官。其廨舍后,唐(按:应为南朝齐)苏小墓在焉。
时秦少章(秦觏)为钱塘尉,为续其词后云:‘斜插……生春浦。’不逾年而才仲得疾,所乘画水舆舣泊河塘。柁工遽见才仲携一丽人登舟,即前声喏,继而火起舟尾。狼忙走报,家已恸哭矣。”这个故事里续下半阙的人变成了秦觏(秦少章,秦少游的弟弟),秦觏听说了这个故事后,替司马槱续上了梦中得到的这首词。
家在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年华度。燕子又将春色去。纱窗一阵黄昏雨。 (家在 一作:妾本)
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清歌,唱彻黄金缕。望断云行无去处。梦回明月生春浦。2、《苕溪渔隐丛话》
妾在钱塘江上住,花开花落,不记流年度。燕子衔将春色去,黄昏几度潇潇雨,
蝉鬓犀梳云半吐,檀板新声,唱彻黄金缕。酒醒梦回无处觅,凄凉明月生秋浦。这两首词有好几处不同,特别是时令:一个写春天,一个写秋天。从章法来说,写秋更高明一些。
钱塘江上亲曾住,司马槱不是村父。缕金衣唱彻流年,几阵纱窗梅雨。
【幺】梦回时不见犀梳, 燕子又衔春去。便人间月缺花残,是小小香魂断处。之所以录入这首词,是因为作者的视角又有不同,前面的宋词无论哪个版本,从词本身来说,并没有提到苏小小,单纯看词,可以看作思妇词,独守闺房思念离人。作者以女性的口吻写词,也是词人常用的手法,另外司马槱的词,最后两句关于梦境的描述,也可以看作从女子转为男子的角度。这种主人公变换的方式在诗词中经常见到,例如杜甫的《月夜》,前四句是杜甫的角度,后四句是妻子的角度。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至于苏小小的故事,传奇色彩太浓。《云斋广录》本来就是传奇杂事小说集。《春渚纪闻》记述仙道异事、民间奇闻,多属荒诞无稽之谈。很可能是司马槱这首词流传开来受到大家的喜爱,于是有人据此编写了一个才子佳人的故事。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冯子振写《鹦鹉曲·钱塘初夏》完全站在了第三者的角度,而且他明显受了传奇小说的影响,直接把司马槱、苏小小写了进去”钱塘江上亲曾住,司马槱不是村父....便人间月缺花残,是小小香魂断处。“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