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之诗,例多禁忌,富贵中不得言贫贱事,少壮中不得言衰老事,康强中不得言疾病死亡事,脱或犯之,谓之诗谶。作诗的时候,富贵人不要说贫贱的事,年轻人不要说衰老的事,健康人不要说疾病死亡的事,假如说过后来又发生了就是诗谶。
婴衅徙穷荒,茹哀与世辞。官来录我橐,吏来验我尸。
.............略................
无人设薄奠,谁与饭黄缁。亦无挽歌者,空有挽歌辞。题主提到的秦少游词,应该是指他当年做了一首《好事近》,其中提到了“古藤阴下”。而秦观几年以后真得就死在了古藤州,是不是有点神秘?
秦少游在处州,梦中作长短句曰:‘山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挂空碧。醉卧古藤阴下,杳不知南北。’
后南迁久之,北归,逗留于藤州,遂终于瘴江之上光华亭。时方醉起,以玉盂汲泉欲饮,笑视之而化。”(《苕溪渔隐丛话》引《冷斋夜话》)北宋绍圣初年(1094年),新党人士章惇、蔡京等人上台,苏轼、秦观等纷纷被贬,秦观出任杭州通判,又被贬监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地。秦观在处州的时候填了一首《好事近》,其中有“醉卧古藤阴下,杳不知南北。“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据冯煦《蒿庵词论》记载, 秦观这首词写成之后,去拜访朋友孔平仲,孔看完词惊曰:“少游盛年,何为言语悲怆如此?”遂赓其韵以解之。 事后孔平仲说:“秦少游气貌大不类平时,殆不久于世矣。”
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病起荆江亭即事》第1、3句说的是陈师道,陈师道字无己,曾经做过秘书省正字。2、4句说的是秦少游,古藤州正是秦少游去世的地方。
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寄贺方回》不过贺铸(1052~1125)的命比较硬,一直活到了的1125年,还幸运地躲过了两年后的靖康之变。可见陈师道的去世跟黄庭坚没啥关系,秦观的去世与孔平仲也没得关系,迷信要不得。
扬桴抚灵鼓。箫管清且悲。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后来西晋爆发了八王之乱,奢侈荒淫的石崇和潘岳同一天被绑上了刑场,临行前两个人面面相觑,不由得想起来当年的那首诗:
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两人死前一个54岁、一个是52岁,真的是“白首同所归”了。
陈无己《赋高轩过诗》云:‘老知书画真有益,却悔岁月来无多’之句,不数月遂卒,或以为诗谶。
东坡在定武,作《松醪赋》,有云:‘遂从此而入海,渺翻天之云涛。’盖自定再谪惠州,自惠而迁昌化,人以为语谶。《王直方诗话》如果信则有的话,真是处处诗谶了。
《王直方诗话》举东坡、少游、后山数诗,以为诗谶。渔隐以为不然,谓人之得失生丧,自有定数,乌有所谓诗谶云者,其不达理如此。《王直方诗话》用苏轼、秦观、陈师道的诗举例,证明诗谶的存在,但是胡仔不以为然,举例反驳,认为没有诗谶。
人之得失生死,自有定数,岂容前逃,乌得以谶言之,何不达理如此,乃庸俗之论也。如东坡自黄移汝,别雪堂邻里,有词云:‘百年强半少,来日苦无多。’盖用退之诗‘年皆过半百,来日苦无多’之语。然东坡自此脱谪籍,登禁从,累帅方面,晚虽南迁,亦几二十年乃薨,则‘来日苦无多’之语,何为不成谶邪?”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胡仔举例说苏轼的‘百年强半少,来日苦无多。’化用了韩愈的‘年皆过半百,来日苦无多’,这首诗做完以后,苏轼还活了二十多年 。所谓的诗谶不是胡说八道是什么?
仆谓此说亦失之偏。诗谶之说,不可谓无之,但不可谓诗诗皆有谶也。
其应也,往往出于一时之作。事之与言,适然相会,岂可以为常哉?渔隐举东坡诗之不应者为证,可笑其愚。大抵吉凶祸福之来,必有先兆,固有托于梦寐影响之间。
而诗者,吾之心声也,事物变态,皆能写就,而况昧昧休咎之征,安知其不形见于此哉?但泥于诗谶则不可。《野客丛书》王楙认为胡仔说的偏颇,他以为诗谶不能说没有,但是也不能说所有的诗都是谶语。应验的往往是一时之作。大多数吉凶福祸来的时候都有先兆。有的托于梦中,而诗为心声,诗人自己未必意识到但是却能通过诗表现出来,但是不可拘泥于所谓的“诗谶”。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大历五年(770)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两年前写过的诗中有一联为: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仙李白传说是落水而亡,而李白关于水的诗足足有几百首,总能挑出一句似是而非的句子,例如:
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横江词》李白安史之乱中,颜真卿被叛将李希烈扣留劝降,因为不肯投降而死,从颜真卿的诗中也能找到:
龚胜耻事新 .....舍生悲缙绅。《咏陶渊明》颜真卿王莽篡汉以后,龚胜不肯侍奉王莽,说“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于是绝食而死。颜真卿传下来的诗也就几十首而已,很容易就能找到这样的诗句。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