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19日 12:39:27
来源:文史道
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话说,他和一帮人众喝完酒回家途中,忽然下起了大雨,可是大家都没有带雨伞,众人显得极为狼狈,只有苏轼觉得冒雨前行,别有一番情趣。回家后,他便写下了这首极具人生观的一首词。尤其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写尽沧桑和淡泊。除了这首词,苏轼还有一首诗写的也是耐人寻味。不仅妙极,还很奇怪。
这首诗就是他的《观潮》,奇怪之处正是首句和尾句竟然一模一样。虽然古诗讲究首尾呼应,但是这种首尾一模一样的诗,还是极少看见。宋·苏轼·《观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话说,关于这首诗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次一个读者看完《观潮》后,直接讽刺说,这是什么破诗,第一句和第四句竟然一模一样。他的朋友听到后告诉他,这诗是苏轼写的。那位读者就略显尴尬的说,这就是了,东坡写的,自然说的通。这首诗,是苏轼在临终之时写给小儿子苏过的一道偈子。当时苏轼已经是风烛老人,阅遍人生,看淡浮沉,听说小儿子将去就任中山府通判,便写下了此诗。
这首诗,从字面看很简单: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和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当我终于亲临庐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烟雨、澎湃潮水,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第一句是说年轻人,朝气蓬勃,当以入世为主,顽强拼搏;最后一句是说经过多年拼搏后,年老了,但可能依旧对这个社会有很多不满,这个时候,要学会放下,看开一切。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首诗其实蕴含着一种禅学。通常来讲,佛家有三种境界,第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苏轼的这首诗,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他在经历了人生道路上的许多坎坷之后,总结而出的哲理性语言。苏轼借《观潮》为题,抒写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有佛家的禅宗情调。苏轼在诗中说的“及至到来无一事”,就是把庐山烟雨、钱塘江潮淡化,淡到不过如此,细想这与苏轼当初未来时的千般期待、万分遗憾,显得很可笑了。苏轼在经历过宦海风涛,经历了人生道路上的许多坎坷之后,产生“及至到来无一事”的禅语,也是难免的。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