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气质是需要培养的,溥仪便能将一块普通椅子,坐出龙椅的气势 2019-07-23 22:52 都说人要有气质,现在社会的我们都是靠视觉感官来判断和了解一个人,当我们遇到一个陌生人的时候,除了看这个人的穿着打扮来判断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人从内到外给我们的感觉,就是看到这个人觉得他是什么样的人,这就是所谓的气质。
气质是指人看不见摸不着的特征如同空气之于我们,但是它却和空气一样默默地左右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对每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而这些气质的来源又与家族、成长环境和所受的教育有关,我们可以从许多文学作品中发现,所谓上流社会的生活,与平常大众百姓的生活是大有不同的,这些不同,不一定表现在吃穿用度上,更多的是外化的表现给旁人的一种感觉。
气质虽不是与生俱来的,但一旦形成也是不容易被消磨掉的,而任何的气质都是需要培养的,就像末代皇帝溥仪,他能将一块普通椅子坐出龙椅的气势。
溥仪的一生起起伏伏,他的心路历程可以说比古往今来任何一位皇帝都要复杂,他并没有做几天皇帝,甚至都还没有真正的握住这个国家的命脉,他被社会制度和现状废过位,又被当时的日本侵略者控制,成为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因此,他是大清朝的宣统帝,旧中国的清废帝,还是“伪满洲国”的康德皇帝。
溥仪在自传《我的前半生》中曾写道他的前半生当过三次皇帝,第一次时年岁尚幼,懵懂无知,只能任人摆布;第二次时满心憧憬做一个“真皇帝”,那时正是张勋复辟之时,在他眼中,这次才是真的感受到了“权力”;第三次,便是成为了帝国主义侵略者控制中国的一个工具。
溥仪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你是皇室子孙,无论何时都是高人一等的。更何况,清廷之中的礼仪规矩、等级制度有多严格我们从史料中也能够略知一二,在这样的环境下,就算溥仪做不成皇帝,但这样塑起的气质已经深入骨髓。
尽管在后来的岁月中,他渐渐看清了局势,也不再成天做着当皇帝的美梦,可旁人还是可以在他的举手投足间看出,这是一个贵族出身的人。
民国三十四年,溥仪成为了苏联的战犯。或许是因为他已经看淡了这不断争抢的生活,在被囚于苏联莫洛可卡夫30号特别监狱的时间里,他甚至还觉得待得很舒服,并多次上书向苏联表示愿意永久留居苏联,请求加入苏联的党。
也是在这期间,他经常会上庭,参加审判,可就算处在风暴中心,溥仪仍是泰然自若,在与审判长的对话间也是不紧不慢,贵族气质立显,也是从那时起,人们都在感叹他的气质不管是坐什么样的椅子,都像坐在龙椅上。
尽管没有做皇帝,尽管亲眼见证王朝一夜之间崩塌,但是溥仪仍是在这沉浮间,不断地增长自己的见识,心中也能更为清明,对眼前的这个世界也更为清醒。
参考资料:《我的前半生》、《中国文化史》、《我随溥仪二十年 末代皇子回忆》
追寻最真实的历史人物,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