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31 23:49
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我们需要不停地变换着角色。有时,一场戏还未结束便戛然而止。无论悲伤还是喜悦,无论是爱还是恨,我们都必须立刻投入另一场人生大戏中,充当另一个角色。而上一场戏中遇到的人,经历的事都会像一朵朵浮云,渐渐从记忆中淡去。
在这一场又一场人生大戏中,我们往往即是剧中人,又是一名看客。对别人的“人生大戏”,我们总是能客观理性地看待,点评到位,分析透彻。可是,等到有一天我们自己遭遇同样的人生剧情后,很多人却会重演着别人的角色。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正如张爱玲在她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说的那样:“向来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剧中人。”六首惊心哲理诗,与你一起笑看俗世红尘!
不同的选择不同的命运!
过零丁洋 文天祥 (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同的选择不同的命运!文天祥20岁中状元,39岁组织抗元义军,4年后兵败被俘,46岁就义于大都。此诗前两句自述生平,后两句表明自己的坚定人生信仰,可以说是一片忠心,两厢情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诗人对自身命运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
题西林壁 苏轼 (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眼中的庐山是什么样的呢?你看从河里看得到的印象是,道道山岭从侧面端详,这是处处奇峰,从远处看,近处看,高处俯视,低处仰观所见景象全然不同,为什么不能识别庐山的真面目呢?那是因为未能超然于庐山之外。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宋)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关于人生,哲学家说的很多,但大多都很深奥难懂,令人难以理解;实践家那做地很好,但是不能诉诸于文字,便多数人得到教益;唯有文学家,可以把实践家的智慧和哲学家的深刻结合起来,转化为感性的文字,使我们立竿见影地得到思想的启迪。
登飞来峰 王安石 (宋)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深知改革事业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在诗中他将这些阻力比喻为“浮云”,而浮云这个意象用得太妙了。你看它似乎能遮天蔽日,席卷一切,但它又是浮动的,是不恒定的,不长久的,太阳一出,它就会烟消云散,所以诗人不畏。
金缕衣 杜秋娘 (唐)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金缕衣》是唐代创新的一首乐府诗,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流行歌曲一类。它的创作者不大可能是在写阳春白雪的文人士大夫们,多数都是一些生活在社会底层,饱尝人世沧桑,又富于创作才能的歌女们。
颂古五十五首其一 无门慧开禅师 (宋)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无门和尚是《无门关》的作者,《无门关》是禅宗的宝典,里面有许多传诵千古的偈语。这首诗是无门和尚为南泉的“平常心是道”作的一首小诗。在这首诗中,诗人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日日是好日,一年365天,哪一天都很重要,哪一天都不能少。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