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03 23:25
导语:
本文以一组故事画,介绍旷世美玉——“和氏璧”的由来:春秋时期,卞和慧眼识宝、进献璞玉,却被当成骗子,但他不顾身命、不改初衷,被两次砍断腿脚、直至泣血,坚持不懈进献稀世宝玉的故事。
--------------------------------------------------------------------------------------
以下的组画,描绘的就是上述故事:▲故事发生于春秋年间的楚国
▲一位名叫卞和的人,在山中打柴时,看见凤凰的羽毛飘落石上
▲卞和注意到:“咦,怎么会有这么漂亮的羽毛呢?”
▲卞和很惊喜:“喔,是凤凰鸟的羽毛”
▲卞和心想:“嗯,凤凰不落无宝之地,这山里铁定有宝物”
▲卞和仔细地观察凤凰栖落的这块石头:“这真是一块璞玉啊”
▲卞和心想:“如果能把里面的美玉琢磨出来”
▲“一定是天下最美的宝玉”
▲卞和对自己说:“真是国宝啊,明儿就去献给国王吧”
▲卞和捧着这块玉石,来到皇宫,晋见楚厉王
▲楚厉王看了看卞和献上的玉石:“啥,这么不起眼的石头”
▲楚厉王不相信卞和所献的是宝物:“里面真的是宝玉吗”
▲楚厉王说:“叫玉匠来看看吧”
▲玉匠对着这块玉石看了半天:“嗯,这个”
▲玉匠看不出来什么道儿,就对楚厉王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罢了”
▲楚厉王怒斥卞和:“竟敢来戏弄本王”
▲楚厉王下令:“给我砍断卞和的左脚!”
▲卞和大哭:“冤枉啊,大王”
▲卞和被拉走的时候叫到:“这真的是一块宝玉啊”,但没有人理会他
▲卞和受刑,痛苦地呼唤:“哎呀,冤枉啊,大王”
▲卞和被认为犯下欺君之罪,而被砍断左脚
▲可怜的卞和,就这样被砍断了左脚
▲过了几年,楚厉王死了
▲他的儿子楚武王接位
▲卞和心里想
▲卞和:“哎,楚厉王只相信玉匠的话,不相信我讲的”
▲卞和:“现在在位的是楚武王”
▲卞和不甘心稀世宝玉就此埋没,对自己说:“好,我要再去试试看”
▲于是,卞和又拿着 他认为最珍贵的璞玉,去献给楚武王▼
▲没想到楚武王的玉匠,也认为那是石头
▲无论卞和怎样申说,楚武王等人都不相信这是一块稀世美玉
▲可怜的卞和又因欺君之罪,被砍去了右脚▼
▲过了几年,楚武王也死了
▲楚文王即位
▲这次卞和不再把璞玉拿进宫中
▲他抱着这块被玉匠认定的石头
▲到楚山下嚎啕大哭
▲哭得树叶凋零
▲哭到眼睛都流出血了
▲卞和流出的,真的是血泪
▲这件事情传到了楚文王耳中
▲楚文王便派人将卞和接到宫中
▲卞和被搀扶着晋见楚文王
▲楚文王向卞和问道:“天底下有这么多人被砍断双脚”
▲楚文王:“为什么只有你那么悲伤呢?”
▲卞和答道:“我并不是因为双脚被砍断而悲伤啊”
▲卞和:“我伤心的是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啊”
▲卞和:“这诚心诚意的人被说成是骗子呀”
▲楚文王听了
▲就找来玉匠
▲凿开石头
▲里面果然是块漂亮的美玉
▲楚文王又命令玉匠将这块石头
雕琢成玉璧,做成国宝
▲为了纪念卞和的血泪之功,
就将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这就是名闻天下的——和氏璧的由来▼
上图:和氏璧出土遗址
相传和氏璧原来一直藏在今天湖北省南漳县荆山的玉印岩中,在经过多少万年后,吸日月之精华,得山川之灵气,卓然成才。当卞和发现它的时候,它的外表还裹着一层厚厚的石衣,看上去与普通顽石没什么两样。然而卞和慧眼识宝,知道它朴实无华的外表下,是价值连城的内涵。从而希望它能被置于它应得的位置,而不是被弃于山野。
卞和付出半生血泪,和氏璧终于得到了它应有的位置。传说秦始皇帝有四件价值连城的宝物:和氏璧、随侯珠、太阿剑、千里马。其中,那块浸透着血泪的和氏璧,被秦始皇制成传国玉玺。▲《三字经》里有一句话:“玉不琢,不成器”
意为:一块璞玉要经过雕琢
▲才能变成精美的宝玉
▲人也是一样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