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3 21:10
探春笑道:“原来为这个。我说我并不敢犯法违理。”一面便坐了,拿账番与赵姨娘看,又念与她听。又说道:“这是祖宗手里旧规矩,人人都依着,偏我改了不成?也不但袭人,将来环儿收了外头的,自然也是同袭人一样。”——第五十五回探春之言,有理有据,赵姨娘也不好闹什么。可以试想一下,除了探春和“女强人”王熙凤,整个大观园还有谁能做到这一点,换做其他人,恐怕根本不会有主见维持原则,甚至会将这四十两银子当作顺路人情给赵姨娘了,探春之理性由此可见一斑!
探春是个有心的人,想王夫人虽有委屈,如何敢辩......因此窗外听了一听,便走进来,陪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 ,小婶儿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第四十六回这些种种都暗示了探春与其他姊妹的不同之处——理性处事!
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同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的《烟雨图》......——第四十回由此可见,秋爽斋的屋内陈设,除了大,就是雅,这也是探春性情中最重要的一个特点。
这日正无聊之际,只见翠墨进来,手里拿着一付花笺送与他......宝玉看了,不觉喜的拍手笑道:“倒是三妹妹的高雅,我如今就去商议。”一面说,一面走。刚到沁芳亭,只见园中后门上值日的婆子,手里拿着一个字帖走来,乃是贾芸叫人送来的。——第三十七回曹公此处的笔法可谓是构思精巧,先有探春送来“花笺”,后有贾芸送来字帖,若是没有贾芸的“字帖”来衬托,我们读者恐怕很难发现探春的“雅”,由此也可以看出,仅仅是一张字帖,探春也要花费大心思,将其精心制作成“花笺”给众人送来,可见探春之雅!
贾母因隔着纱窗往后院内看了一回,说道:“后廊檐下的梧桐也好了,就只细些。”——第四十回梧桐在我国文学现象中,一直被当作高风亮节之象征,清代《花镜》中记载:梧桐,又叫青桐,皮青如翠,叶缺如花,妍雅华净。
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称蕉下客罢。”众人都道:“别致有趣。”黛玉笑道:“你们快牵了她去,炖了脯子下酒。”众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云:‘蕉叶覆鹿’,她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众人听了,都笑起来。——第三十七回探春与众人玩笑着说出“蕉下客”之时,可曾想到“芭蕉”二字,已将她的未来命运盖棺定论。芭蕉在传统文学中,一直被当作传达孤独寂寞与思乡愁绪的意象,比较有名的就是南唐后主李煜的《长相思》,当中有“秋风多,雨相和,窗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等悲凉之句,再有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