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5 10:12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众多好诗流传在人间。因为诗人众多,加上时间久远,所以有大量不出名的古诗,埋藏在泥土中,等待着人们的赏识。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爱诗词的读书人。关注我,一起来欣赏不出名却写得很好的3首诗词,字里行间都是才华,千年后韵味依旧。
第1首,《小尽行》:藤州三月作小尽,梧州三月作大尽。哀哉官历今不颁,忆昔升平泪成阵。我今何异桃源人,落叶为秋花作春。但恨未能与世隔,时闻丧乱空伤神。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朱敦儒。朱敦儒是南宋时期人,经历过北宋的灭亡,所以诗歌中有很多沧桑味道。所谓小尽,如果一个月满30天就是大尽,如果是29天那就是小尽。
朱敦儒这首诗写自己来到藤州、梧州等边荒之地,没有官历可以参考,不由想起了当年的太平景象。而如今来到边地的诗人,感觉自己有点像桃花源中的人,不知道年月,不知道春秋。
但是这种“不知道”其实是假装的,诗人始终忘不了亡国之痛。而且即便在藤州、梧州这些地方,依然会有不好的消息传来,并不是真正的与世隔绝,让诗人分外伤神。
这首诗从生活感触出发,看似寻常,却是在寻常日子里找出了沉痛和悲哀,体现了诗人难以过日的痛苦。这种痛苦,更体现了那时候一代读书人的悲哀,既有对太平景象的怀念,又有对眼前事实的伤感,韵味悠悠,历经千年而不散。
第2首,《苏东坡竹》:一片湘云湿未干,春风吹下玉琅。强扶残醉挥吟笔,帘帐萧萧翠雨寒。
这首诗的作者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可能有些朋友不熟悉黄公望的名字,但如果说起名画《富春山居图》,那很多朋友一定会觉得熟悉。没错,黄公望就是《富春山居图》的画者。
而大家都知道,古代的画家同时也是诗人。画家们往往会在图卷上题写诗句,或者请诗人写诗句。比如我们熟悉的苏东坡的“春江水暖鸭先知”名句就是出自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
而上面这首诗则是黄公望题在《苏东坡竹》画作上面的。苏东坡非常喜欢竹子,曾经说:“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喜欢竹子,体现了苏东坡文人雅趣。而后世很多画家通过画苏东坡竹,来表达自己的文人追求。这首诗开篇两句写竹子的状态,“湘云”乃是暗用湘妃竹的典故,是说竹子还带着一点潮湿,却正好有春风吹过。
而后两句则是刻画苏东坡对着竹林和雨幕写诗的情景。“扶残醉”三字化用自俞国宝《风入松》名句:“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这种“扶残醉”的状态,乃是古代文人诗意化的表达,凸显了苏东坡的人格魅力,也表现了众多文人的一种文化崇尚和文化追求。借着竹子雨声,整首诗充满了古代文人那种雅趣,读来令人觉得神清气爽,很有一种文人味道。
第3首,《伊州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王维大家都知道,他擅长写山水田园诗,诗风充满了禅味。当然,王维也有豪气的诗词,比如说“大漠孤烟直”一类。
而这首《伊州歌》则体现了王维诗风细腻委婉的一面。诗歌主要写女子的闺怨,细腻委婉,直入人心。伊州在边塞,也就是说女子怀念身在伊州的丈夫。
诗歌开头直接道出“苦相思”三个字,直抒胸臆,看似寻常,却能让人沉浸其中,让人同情这个女子这些年的艰难和孤独。
“荡子从戎十载余”,丈夫出塞十多年,却没有音信,让女子十分难受。她不禁回想起离别时候的情景。那时候她殷勤嘱咐她的丈夫:“等待大雁南归时,一定要多让大雁寄来书信。”
只可惜嘱咐成了空言,她丈夫却一直没有回信,一直没有消息。这也是第二句诗歌将丈夫称为“荡子”的原因。无尽幽怨,无尽心酸,都在不言中。这首诗语言平易,感情却十分真挚,让人看到了古代女子的内心,体现了王维写诗的才华,让人拍案叫绝。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