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馆藏品鉴赏——首饰类(三) 2019-12-26 16:30
![]()
【翠佛手佩】 翠佛手佩,清,通长10厘米,佩长4.5厘米,佩宽3厘米。 佛手佩以质地上乘的整块翠做成,碧绿的色度,点缀粉色的碧玺珠,将小巧玲珑的翠佩衬映得更加精致。佛手因“佛”与“福”的谐音,被当作吉祥物,常与桃及石榴等图案一同出现,并被称为“三多”,即多福、多寿、多子之意。 佩,男用系于腰间,女用挂于胸前。这件应是清代后妃所用。 ![]()
【金錾古钱纹指甲套】 金錾古钱纹指甲套,清,长5.2厘米。 指甲套以金片捶揲弯卷而成。通体细长,由套管至指尖逐渐变细,套管以下部位为中空覆瓦形。套管表面装饰累丝双连古钱纹,其余部分满饰捶揲逑路纹。背面等距焊接窄条金片,既可护长甲,又利通气,并可减轻整体重量。 中国社会自古及今对女性的纤纤十指有着独特的审美传统,妇女蓄甲颇为流行。指甲套称护指,又称义甲,是妇女的指部装饰,既能让十指看起来纤如春笋,同时也起保护指甲的作用。此外,古时弹筝通常戴银制的义甲,即所谓的银甲或银指甲。护甲的使用,至少可追溯到汉代,在汉代及隋代墓葬中都有出土,惟比较少见。清代护指传世颇多。护指绝大多数以金、银制作,有少数为珐琅或铜质,也有采用玻璃的。戴时可用几个,也可将十指全部套上。 ![]()
【珊瑚十八子手串】 珊瑚十八子手串,清,通长29厘米,周长35厘米。 手串以十八颗珊瑚珠串成,以青金石佛头、结珠及翡翠坠为饰。手串雕工精细,雕刻四面“囍”字的珊瑚珠与两面“囍”字的青金石佛头、结珠,使本来不甚鲜亮的珠体倍加耀眼;翠坠角虽小,但也是将雕刻发挥到了极致,将一只蝙蝠口衔“五铢”钱币的动态雕琢得栩栩如生,并具有“福在眼前”之吉祥寓意。此为清代后妃首饰。 ![]()
【点翠凤凰纹头花】 点翠凤凰纹头花,清,横15厘米,纵15厘米。 头花造型为一回首凤凰,使用三种不同颜色的翠羽装饰。凤凰头冠为紫色翠羽点白色小点,脖颈、翅膀、尾部装饰宝蓝色翠羽,身上的羽毛则为勾勒金边的淡蓝色翠羽。凤凰尾部开五岔,末端均饰小珠一颗。尾部之上装饰点翠牡丹一朵。 头簪小巧精致,虽未用宝石装饰,但却使用不同颜色的翠羽对凤凰的诸多部位予以点缀,加之羽毛采用金边装饰,使头花的色彩非常丰富,是制作工匠的用心之举。 ![]()
【铜镀金刻花镶玛瑙委角形粉盒】 铜镀金刻花镶玛瑙委角形粉盒,清中期,长7厘米,宽5.3厘米。清宫旧藏。 粉盒形似如意头,前启盖,上下各嵌欧洲彩石一块。石呈褐色,间晕白色,花纹美丽清晰,光亮平滑。盒周围刻欧洲流行的贝壳卷叶花纹。这种纹饰常用于广东器物上,极具地方特点。为清代宫廷皇室盛香粉或鼻烟所用。 ![]()
【红玛瑙十八子手串】 红玛瑙十八子手串,清,长31厘米,手串直径12厘米。清宫旧藏。 手串共红玛瑙十八颗,青金石结珠三颗。青金石佛头及佛头塔装饰以珊瑚珠与米珠。背云为点翠椭圆牌,中央镶嵌椭圆形红玛瑙一块,其下装饰珊瑚珠与米珠。坠角为镀金钟形嵌件,嵌镶红玛瑙两颗,其上装饰小珍珠一粒。 手串是清代女性较为喜爱的饰物之一,既可以戴于手腕、把玩于指掌间,又可悬挂于衣襟之上。此件手串选用红色玛瑙,配以青金石,明艳又不失稳重,既端庄又华丽。 ![]()
【伽南香福寿十八子手串】 伽南香福寿十八子手串,清,全长30厘米,手串直径13厘米。清宫旧藏。 手串是由十八颗球状的伽南香木及结珠、佛头、背云、坠角串成,每颗珠上嵌金质长、圆“寿”字各两个,佛头、背云、坠角均嵌金质“寿”字。手串用黄色丝绳穿结而成,并以珊瑚、珍珠米珠做装饰。 伽南香亦称沉香,是一种既可散发香气又可药用的香木,多用来做成各种佩饰,可散发出淡淡的幽香。此手串是清代宫廷后妃所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