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井冈山,知道的人十有八九,那文家市呢?恐怕寥寥无几。文家市(镇)属湖南省浏阳市,地处湘赣两省交界处,历史遗迹众多,红色资源丰富,尤以秋收起义最负盛名。先有文家市,后有井冈山。这里是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光辉起点。
2019年11月27日,我们从宜春温汤镇去胡耀邦故里,恰巧路过文家市。喜欢党史、军史、革命史的我,原中国革命博物馆曾经的一员,能亲自来这里走一走,看一看,真是三生有幸!
80余公里,主要走宜慈公路,需要翻山越岭。车开出不远,小雨点轻轻地打在前档玻璃上,偶尔又变幻为洁白的小雪花。这里群山环抱,人烟稀少,山路崎岖,道路湿滑。我们吃饱喝足,开着车子还觉得路难行,不由得感叹:“战争年代,行军、打仗、闹革命,该是何等的艰辛,多么的不易啊!”
山路弯弯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控制下的武汉国民政府又公开宣布“分共”,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8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在群众基础较好的湘鄂粤赣四省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这就是著名的“八·七会议”。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毛泽东:《西江月·秋收暴动》)
接近文家市时,见一路牌:“文家市大捷遗址”,这次大捷应该是井冈山时期的事。继续向前开,一座小庙似的建筑引起了我们的好奇。靠边停车,上去看了看。的确是个庙,也许是为那些逝去的红军战士超脱亡灵所建吧!路边小庙
又开了一会儿,来到一新建的院落。高高的斜坡,灰白的建筑,新施划的停车位。远处的二层小楼前,一群高中模样的学生在操练。大门两侧写着:“秋收彰大义”“热血铸军魂”。向门卫打听,原来这里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研学旅行基地”,主要是定期对学生开展革命传统和国防教育的。
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文家市,繁华、热闹,出乎意料,这里毕竟是大山深处。当年的革命者,如果能够看到今天的景象,该是何等的欣慰!
导航将我们带到一大院门前,门楣上“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一行字,秀气、醒目,为郭沫若所题,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左边有两块提示牌:“秋收起义纪念馆由此去”、“此处参观通道已封闭,请参观游客、车辆从新进口入馆。”箭头指向左前方。
右边有一镶在墙里的永久性说明:“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里仁学校,原名文华书院,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1927年9月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后,各路起义部队于19日在文家市会师。毛泽东在此主持召开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会议,讨论起义部队的进军方向,决定放弃攻占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的计划,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转移……”会师旧址
秋收起义纪念园就在不远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园内有秋收广场、辉煌起点雕塑、红枫谷、秋收起义纪念馆、杨勇故居等,当然,也包括会师旧址。纪念馆新馆于2017年9月19日正式对外开放。
车一直开到了展馆大门台阶处。免费参观,不需要登记、换票,刷身份证即可。陈列主题为:“光辉起点”,通过“一场危机、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支军队、一部史诗”的展示线索布局,分序厅、高举新旗帜、开辟新道路、创建新军队、苦难辉煌等五个部分。运用声光电、场景复原、电子沙盘等技术和形式,融思想性、观赏性、艺术性于一体,尽显秋收起义红色文化的底蕴,生动再现了秋收起义前后的那段历史。展出革命文物70多件,包括武器、文件、旗帜等。展馆外观
参观踊跃
里仁学校
前委会议
秋收起义诞生了我党的第一支工农武装,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第一面军旗。陈列对毛泽东、卢德铭等起义领导人,第一面军旗的设计、制作,卢德铭牺牲经过、殉难处,毛泽东张坊脱险以及后来在延安接受斯诺采访,秋收起义部分人员1937年在陕北合影,从秋收起义走出来的开国元勋、军队将领等都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斯诺在《毛泽东的故乡》一书中写道:“1927年,毛泽东主义在浏阳县一所学校问世。”时势造英雄,实践出真知。原本不会带兵打仗的毛泽东从此走向战场,最终成为人民解放军的统帅,成为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开国元勋
军队将领
胡耀邦故里
胡耀邦故居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呈凹字形布局,占地面积450平方米。胡耀邦在此出生,并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
胡耀邦故里是一个旅游区,景点主要有故居、纪念馆、耀邦广场、廉政箴言书法碑林、文物馆、艺术馆、胡氏家庙、敏溪湖等,国家AAAA旅游景区,全年免费开放。园区很大,故居较远,要坐电瓶车往返,票价每人20元。
1930年,年仅15岁的胡耀邦告别家乡,走上革命道路,直至1963年元月回浏阳农村调查期间,才在故居客房住了一晚。据说,胡耀邦生前对破旧不堪、濒于倒塌的祖居坚决反对修缮。他说,年代久了,倒就让它倒吧!外边倒掉了,人就搬到里面去住。
胡耀邦去世5年之后,1995年,正值其诞辰80周年,政府拨专款对故居进行了全面修复并对外开放。2013年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上高高的台阶,来到故居大门处,上书“胡耀邦故居”,为张爱萍题。两边分别写着:“支分西岭”和“业绍南塘”。三位值守者见我拍照,自觉地躲到了门后。我表示感谢,他们更加热情,其中一位带我们进去参观并讲解。
故居大门
凹字格局
父母住房(胡耀邦出生地)
从故居出来,向远处眺望,不见有其它民居,坐电瓶车进来时同样如此。原来,为了修建景区,这里的村民都已迁出了,好在大多为胡姓。这样做究竟好不好,可以再议。我觉得,名人故居还是要尽量保持原貌。
胡耀邦同志纪念馆近在咫尺,原为胡耀邦故居陈列馆,是全国唯一一处系统展示胡耀邦生平事迹、思想和人格风范的纪念性专题展馆。2005年11月建成并对外开放,2015年进行了陈列改版升级。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展陈面积2,800平方米。《心在人民——胡耀邦生平事迹陈列》展出照片352张、资料226份、文物45套、绘画作品14幅、雕塑4件、场景6个、视频7个、投影4处。用大量详实的文物、史料、图片以及声光电、场景复原等手法再现了胡耀邦同志光辉而伟大的一生。
胡耀邦纪念馆
陈列对胡耀邦生平作了详细介绍:1927年9月,在里仁学校操场上第一次见到毛泽东;1929年夏,入浏阳县立初级中学,秘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下半年,回乡任少年先锋队队长兼儿童团团长,参与创办少共列宁学校,11月选调到中共湘东特委儿童局工作,离开家乡;1931年2月,调任少共湘东南特委技术书记,10月调到湘赣省委所在地永新任省委儿童局书记;1933年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后任少共中央局儿童局秘书长;1934年9月,编入中央红军第二纵队中央工作团第二团,任共青团中央局书记,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任少共中央局秘书长,此时才19岁。“红小鬼”的名号由此而来。
胡耀邦在校时间不长,但一生酷爱学习,勤于思考,深入基层,体恤民情。因此,也成就了他一生的辉煌。
展出中有两个细节印象很深,一是他少年时代创作的歌曲《我们向前走》:“……工农兵联合起来呀,我们向前走。……打倒帝国主义,消灭封建制度!” 胡耀邦多才多艺,可见一斑。
另一处,长征途中,胡耀邦等四人席地而坐,分享“美食”,仰望天空一轮明月,诗兴大发。张爱萍:“牛羊肉干邀明月”,胡耀邦:“水乡泽国没有酒(一说 ‘无酒喝’)”,彭雪枫:“该请老乡杜康来”,冯文斌:“打倒老蒋醉弥陀”。吟罢,四人拍手大笑。
歌曲《我们向前走》
与伍大生(右)合影留念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