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同样是女子复仇,为何《聊斋》中的庚娘能够活,别人必须死? [打印本页]

作者: 刘云    时间: 2020-3-3 02:24:07     标题: 同样是女子复仇,为何《聊斋》中的庚娘能够活,别人必须死?

同样是女子复仇,为何《聊斋》中的庚娘能够活,别人必须死?                                    

            

        2020-03-02 20:49                    


1、烈妇报仇,血溅满门
尤庚娘是太守的女儿,从小便生得美丽贤惠。长大后嫁给了中州士子金大用,婚后二人感情很好。不料,这时中州发生了战乱,金大用便带着父母妻子往南方逃难。路上遇到一个自称名叫王十八的少年,也带着妻子一起逃难。金大用和王十八相谈甚欢,两家便结伴而行。
一起走了两天,庚娘偷偷对金大用说,这个王十八总是不怀好意地偷看自己,我们别跟他一起走了。然而王十八很能干,不仅雇好了船只,还将金家的行李安排得周到妥当。金大用觉得,他也是带着妻子同行,不会有什么问题,就没把妻子的话当回事。上船后,庚娘和王十八的妻子唐氏也很投缘,看唐氏为人很好,庚娘放下了戒心。
不想就在当天晚上,王十八趁他们不备,先后将金大用和他的父母都推入河中,声称他们是不小心掉了下去。庚娘亲眼目睹了王十八的恶行,然而她知道自己一个弱女子无能为力,只得将仇恨隐忍在心,对王十八哭道:父母丈夫都死了,我怎么办呢?
王十八安慰她说,你跟我走吧,我家在金陵颇有田产,一定会让你过好日子的,庚娘假装很高兴地答应了。到了晚上,王十八迫不及待就要求欢,庚娘以生理期为由拒绝了他。当夜王十八夫妇竟然大吵起来,就听王妻说,你这行为,是要天打五雷轰的。我可不愿意做凶手的妻子!王十八对妻子大打出手,随即便听到“咕咚”一声,王十八对庚娘说,妻子不小心掉水里了。
庚娘跟着王十八来金陵他的家,王十八告诉母亲,说妻子死了,庚娘是新娶的。当夜庚娘将王十八灌得大醉,随后用刀杀死了他。王母听到声音赶来查看,庚娘也没客气,将王母也杀死了。

2、天佑良善,死而复活
连杀二人,庚娘知道自己无法逃脱王家人,便跳入池塘自尽。当人们将庚娘打捞出来时,她已经死去了。有人看到庚娘留在房中的遗书,知道她是为家人报仇,对她都很钦佩,不仅集资安葬了她,还准备了很多衣物首饰,为这个罕见的烈女陪葬。
庚娘被丰厚下葬,让当地几个恶少年心动了。有一天晚上,他们偷偷挖开了庚娘的坟墓,打开了棺材。不料这时庚娘竟然睁开了眼睛,死而复活了,吓得他们魂飞魄散。庚娘说,谢谢你们来,让我能够重见天日。我情愿将自己的首饰都给你们,求你们将我卖到尼姑庵去吧,我保证不跟别人说你们(盗墓)的事儿。盗墓贼吓坏,他们说,娘子贞烈,人神共敬,我们不过是太穷了,才来偷盗的。哪敢给您卖去做尼姑呢。听说镇江有位耿夫人,没有儿子,她一定会喜欢你收留你的。随即他们将庚娘送到耿夫人的住所。耿夫人是一位家资富饶的孀妇,一见之下果然非常喜欢庚娘,将她当做女儿一样相待。这一天,母女二人乘船从金山归来,没想到竟然遇到了庚娘的丈夫金大用。
原来金大用落水后获救从军,在平定叛乱中立下功劳,当上了“游击”的官职,后来又娶了同样获救的王十八妻子唐氏(金大用的父母都没能生还)。得知庚娘已经报仇殉难,便带着妻子前来拜祭。船过镇江,正巧遇到了庚娘。
生死大难之后再相见,三个人都悲喜交加,各诉别来遭遇。唐氏自居婢妾,跪拜庚娘。庚娘不肯,便与唐氏姐妹相称。三人又一起拜见耿氏,把她当做母亲一样孝敬终生。

3、庚娘可以幸福,别人必须死去
这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名篇“庚娘”,描写了一个勇敢智慧、美丽坚贞的少妇,因为遭遇意外为亲人报仇雪恨的故事。在小说中,手刃仇人后已经死去的庚娘不仅能够神奇地死而复生,更能与侥幸生还的丈夫重新团聚,并过上了幸福生活,这是人们期待的善有善报的大团圆结局,也是只有“聊斋”才能有的浪漫结局。
然而事实上,作者可以让庚娘活下来,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条件。那就是,自始至终,庚娘都保全了贞洁,否则,她万无活下去的可能。
在明清时代,理学思想已经占领了意识形态,对女人来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女子从一而终”是伦理道德对她们的教化和暗示,一座座贞节牌坊和“烈女传”是对她们的鼓励和期许,出自儒生之手的各种文艺作品亦推波助澜,不断强化、歌颂这样的榜样,让那些哪怕是被迫失贞的女子都几乎没有了活路。
《聊斋》之前的有两篇来自明朝的小说,便是如此。
《西游记》中“唐僧”来历一段,便是类似的故事。唐僧父亲陈光蕊带着新婚妻子殷温娇在赴任的路上,被水盗刘洪杀害。随后刘洪不仅霸占了殷温娇,还顶替了陈光蕊的身份,到江州当了官。不久殷小姐生下了陈光蕊的遗腹子,唯恐被刘洪杀害,便将孩子和写有他身世的血书放在一块木板上,使之顺江漂流。后来被金山寺老和尚所救,取名“江流儿”。18年后,江流儿成为玄奘,得师傅告知真相,偷偷与母亲相认,按照母亲的指点到京城找到外公,为父亲报了仇。而陈光蕊因为龙王的搭救,此时也死而复生,一家三口得以团聚(这故事漏洞甚多,就不多说了)。原本这是一个幸福美好的结局,然而丈夫陈光蕊可以死而复生继续当大官,儿子玄奘能够成为一代高僧,唯有殷小姐却无法活下去。不久,她便“从容自尽”了。

无独有偶,《醒世恒言》中亦有一篇“蔡瑞虹忍辱复仇”的类似故事。说一个武官,带着全家坐船去赴任,结果遇到谋财的水盗,除了一个15岁的女儿蔡瑞虹之外,全家都被杀死。美貌的蔡瑞虹被水盗首领看中,为了能给父母家人报仇,蔡瑞虹只能忍辱偷生。她曾经给人做妾,曾经被卖入青楼,又被逼去骗婚……历尽种种坎坷磨难,最后她终于遇到一个靠谱的举人,承诺一定帮她报仇。几年后,丈夫考中进士,成为当年蔡家遇害的地方官。在他的主持下,所有参与作案的水盗全部归案正法,祭奠了蔡家冤魂。此时距离当年已经过去了七八年,蔡瑞虹已经生下了儿子,跟丈夫感情极好。然而,在得知大仇得报的当天夜里,她留下一封绝命书后用剪刀自杀。
相比庚娘,殷小姐有那么有出息的儿子,蔡瑞虹有当大官的丈夫,但她们却无法像庚娘那样活下去,因为她们失身了。就算她们自己不选择死亡,作者也绝不会让她们活。因为只有死,才能成就她们“节妇”的形象,才能达到教育寻常百姓的作用。
4、生活比小说更残酷
在道德伦理和文艺作品的共同熏陶、教育和影响下,一代又一代女性的思维被固话,个性被压抑,“贞洁”是她们最宝贵的财富,成为她们最沉重的心灵枷锁。
翻阅《清史稿》,我读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道光年间,有一个在台湾任职的武官刘廷斌,去世后家人渡海还乡。途中遇到海盗,刘家17人全部被杀,只有一个正值妙龄的女儿,因为美貌被海盗首领霸占。此后十多年,刘姑娘跟随这群海盗风雨颠簸,忍辱偷生,相继生下了4个孩子。10多年后,她终于找到机会,引领官兵将海盗一举全歼。大仇得报后,刘姑娘手刃自己的四个儿子,随即自尽。这不是小说,却比小说更加惨烈震撼。
大清早已灭亡了,可“贞洁”这个“财富”和“枷锁”依旧背负在中国女性的身上,于有形无形中禁锢着我们的身心。
身边有个事业成功、生活丰裕的女子,已经与丈夫分居十余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离婚。在漫长的岁月中,她渴望心灵的慰藉,与喜欢的人谈情说爱,但却说什么不肯跨越雷池一步,觉得那有违道德伦理。然而这种“爱”怎么可能持久?结果要么无疾而终,要么互相伤害。所以,她虽然事业成功,但一点也不坦然快乐,身心始终压抑郁结。
品读文学作品,剖析人性命运,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更清醒地过好自己的生活。禁锢女性身心的封建道德早已成为历史,愿我们的思维和观念,亦能随之成长,配得上我们的努力与事业,更配得上这个伟大时代。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