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9 04:00
这个关于诗歌多重含义的问题很具体 : 宋代叶紹翁"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纯写景吗?
前言
单就这首诗来说,作者是不是纯写景很难说。诗人是否另有所指,需要根据其创作时的背景来判断,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对于作者的用意只能是猜度了。
另外,诗文作成以后,读者如何理解,又是另外一回事 。是不是有其他含义,其实并不是作者说了算。
下面,老街列举几个有名的关于杏花的诗句,比较一下。看看各类杏花有什么不同,咱们再判断”一枝红杏出墙来“有没有其他意思?
也可以从创作的角度来思索,自己作诗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这两句来自于《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陈与义是我很喜欢的一位诗人,不过这首七律,我只喜欢这两句,不知道读者是否有同感。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附全诗《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还有一首直接写“红杏出墙”的七绝:
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马上作》仔细品味一下这三首诗中的杏花,就是春天的杏花而已。没有什么其他的意思。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张先笔下的杏花,用拟人手法,有了人类的个性。这三句出自张先《一丛花令·》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和陆游、陈与义的诗不同,张先的这首词很明显,把杏花赋予了人类的性格特点,不是单纯把杏花当作一个植物来写了。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这个作者赵佶大家都很熟悉,即著名的宋徽宗。上阕以杏花托物兴感,又把杏花比作一位“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的美女,却在无情风雨中凋零愁苦。
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感...........《人间词话》这里也赋予了杏花以人类的情感特色。
一枝红杏(或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这首诗和宋徽宗的词,都特意写了“见”这个字。喜欢诗词的朋友可以品一品宋徽宗与吴荣异同之处。
似花还似非花。我们用这六个字,来分析一下叶绍翁《游园不值》的杏花。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可以看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整首诗毫无疑问是写景。但是后两句杏花时,明显与陈与义和陆游笔下的杏花不同。因为这只”出墙“的杏花,更容易引起联想。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词中的杨花,和张先的”犹解嫁东风“、赵佶的“新样靓妆”一样,也是把花当作人来写。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我们也不知道是不是一定和陆游陈与义一样,肯定就是写一个植物而已。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