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至:一缕哀思,寄英雄 2020-04-04 00:54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清明》,
不知动了多少人的情,
又曾泪湿多少人眼眶。
又到一年清明时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
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
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每逢清明之时,
我们在这一天祭拜先人,寄托哀思。
不知从何时起,
清明二字便增添了些烟雨迷蒙的感伤。
如今,又是一年清明时节。
路上行人匆匆,街头嫩芽初上。
田野草木芬芳,还有和煦的阳光。
明明应该是一个鸟语花香的平和时光,
却带着些论生死、诉离别的心愁与感伤。
而今年的清明和往年相比,
仍会有些不一样,或是悲泣、或是感伤。
2020年的开年新篇,
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演绎着生死离别。
从抗击疫情到森林大火,
从白衣天使到消防战士。
每一个不断生长的数字下,
都是一条鲜活生命的逝去。
2020年的我们,
多了一份敬畏多了一份慰藉。
有敬畏抗疫英雄的舍家为民,
有慰藉生在华夏是如此心安。
就像基辛格说的那般: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诚然如此,
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情况多糟糕。
我们之中,
总有那么一群最勇敢最担当的人,
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回忆起最初,从新年佳节之际,
3000多名医护人员离开家乡,
奔赴抗击疫情的一线战场。
从那时起,她们便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开始了马不停蹄的拯救与医治。
她们时刻在与死神作斗争,
她们整日游走在生与死的边缘。
她们在满身洁白的防护服下,
带着一颗颗救死扶伤的赤子之心。
在武汉奋斗的两个月的时间中,
人们甚至都不知道她们姓甚名谁,
都没能看见过她们防护口罩下的容颜,
我们只知道她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白衣天使。
在抗击疫情期间,
每天都发生着很多感人的故事。
我们都曾为之流泪、都曾为其加油鼓劲。
还记得那个9岁的小女孩给护士母亲送饺子,
为了安全,和母亲间隔3米的隔空拥抱。
那个给患者写信,将自己最爱的家人,
自己的妈妈和外公借给患者的小姑娘。
那个在四川派往武汉的医疗队即将出发时,
送别现场,一个丈夫带着哭腔说的一句话:
赵英明,平安回来。
你平安回来,老子包一年的家务我做。
听到没有!
这些种种,都曾经让我们在疫情的沉重压力下,
给予我们最窝心、最温暖的感动。
面对生活的难,最重要的不是坚强,
而是你知道,你的背后有宽厚的肩膀在挺你。
如果说在之前的两个月期间,
家人的安慰和鼓励,是我们最后的温暖。
那么在前线战场上的医护人员,
用他们自己的行动,给我们最大的希望和勇气。
然而,在奔赴战场的医护战士们中,
有人胜利凯旋,有人将生命按下了暂停键,
他们永远的留在了2020年的春天。
他们奋不顾身、坚守一线,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
日夜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李文亮、彭银华、夏思思、刘智明、
梅仲明、黄文军、杜显华、梁武东、
朱和平、林正斌、江学庆......等等名字,
他们每一个人都曾经在我们心中引起一阵疼痛,
也都深深的烙印在我们心中。
就在4月2日,清明节前,
这些牺牲在疫情防控一线上的战士们,
被追加评定为首批烈士。
有些人的告别,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重逢。
而有些人的告别,则意味着永远不见。
2020年3月30日,
西昌森林大火炙烤着每一位国人的心。
在去年同样的地点的这一天,
我们失去了27位消防战士和4名当地群众。
今天的这一天我们又失去了19名消防英雄。
他们出征之前的身影还历历在目,
却因为这一场大火,变成了天人永隔。
这些经常留给我们背影的“最美逆行者”,
他们其实比谁都明白,
这份工作的艰险。
他们知道,
每一次的出警面临的可能都是生命的最后一刻。
然而,他们从来都没有退缩过。
还是克服着人类本能的恐惧,
一往无前的在前方同火舌做战斗。
他们的这场战斗成功了,
可是火神也将他们永远的留在了那片土地上。
虽然,有些人直到去世,还不为众人所知。
但是,我们知道他们全都是伟大而又平凡的英雄,
他们曾经是我们最值得信赖的存在。
“少时难识清明意,如今满襟故人情。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这些为了人民而奉献生命的英雄们,
虽然你们已经倒下的躯体已凉,
但是你们长眠的这片土地依然炙热。
此刻,在这清明时节,
在这寄托哀思的节日中,
借一缕清风,借一轮明月,
捎去我们无尽的思念与祝福。
【汇客廰文旅】一个“任性、好玩、有态度!”的文化旅游社群新媒体。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