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思维能力,才是一个人的顶级实力 [打印本页]

作者: 金山    时间: 2020-5-1 01:15:00     标题: 思维能力,才是一个人的顶级实力

思维能力,才是一个人的顶级实力                                                         2020-04-29 20:47                    

                          

物极必反

周易中处处存在这个思想,例如居安思危、否极泰来等。在很多古代典籍中都渗透着这种思想,或者说都有类似的语句表达了这种思想。

用老子的话说就是,“反者道之动”。《吕氏春秋·博志》说:全则必缺,极则必反。

《易经》把这个概念发挥得更加透彻。但真要领会这个意思其实不简单的,说说容易。

穷变通久

《系辞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事物是永远在变化的,不要拘泥于一时一刻。

《老子》中也有类似的思想:“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苏轼也说过:“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生活中,可以引申为——凡事不要钻牛角尖。事物永远在变化,何必为眼前的一时不快而恼怒呢。

辩证看待

春夏秋冬,春夏属阳秋冬属阴,春夏之中,春属阴,夏属阳。

最初的阴阳概念应该还不是从四季中得出,而是通过“立竿见影”的方法得出,太阳是阳,影子是阴。也有说法是看日月交替得出。

辩证法不会像救世神话那般设定玄妙却无法触及的彼岸,辩证法也不会为你望梅止渴期许下影影绰绰的果实,但它会指引你,抓住现实生活去不懈探寻和开辟出自由全面发展的道路。

无中生有

要明白无是什么,无并不是没有。《老子》第五章:“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能很好地理解为什么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的话,就能理解什么是无了。《老子》四十五章也有类似语句:大盈若冲。

要自己去感悟、体会,是这种空的感觉。

全息思想

最早由董仲舒提出过类似的概念,叫人副天数。全息思想可能在中医中应用较多。比如耳朵、手掌、脚底都可以代表你整个人体。

在周易预测领域内也应用广泛。中华文化看重的是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而不是给单个事物做无限解剖。

《庄子·天下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人体和自然界有很多感应,在此不多举例了。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被称为群经之首,其深刻的思想影响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以上五种思维方法均出自《易经》。

设置你的灯塔

那些忽然遭遇意外事件的人,就像是原本在大海里平稳航行的船,忽然间遭到惊涛骇浪的侵袭,平衡顿失。

等船重归平稳后,他已不知道自己想要航行的方向,于是就孤零零的漂浮在茫茫一片的海上。

这时,假如远处有一盏明亮的灯塔,就等于是再次为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这个“灯塔”,代表的正是你的长期目标。

这个长期目标就像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座灯塔,它的存在就是要帮助你,不论顺境、逆境,都能始终不移的知道自己的方向。

而不是当波浪翻滚、暗潮涌动的时候,迷失在大海之中,随波逐流。日拱一卒,说的是持之以恒的,每天都在自己专注的领域上投入时间和精力。

向着灯塔,日拱一卒,不论逆境顺境、混乱祥和,这就是修炼“内在稳定性”的重要维度。

学会共情

疫情依旧严峻,全国大小学校都延期开学。于是很多地方老师们开启直播,网络授课很多家长在家里陪着孩子读书上课,从早到晚,一刻不停。

不要让孩子只安心读书,安于课本。无数的医生、战士、普通人在为这场战役奋斗。让孩子去了解,去共情,去体悟,将是他们一生的财富。

就像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所谓共情能力,就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求学只是孩子人生的起点,他们的将来建立在完整、健康的人格之上。知识和本领是力量,良知和人格才是方向。

孩子们需要和他们的时代同频共振。我们现在要给孩子上一节:


这个世界不缺有钱人,不缺有文化的人,缺的是那些真心、正义、勇敢和善良的人。愿孩子们成为这样的人。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人民论坛网”(ID:rmltwz),原文首发于2020年2月15日,原标题为《哲思 | 思维能力,才是一个人的顶级实力》。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