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技与道”视频项目
技与道,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蕴含的一对核心的相对相生的概念,这也是艺术创作中不断被探讨的话题,也是千百年来中国艺术家不断在艺术实践中不断要思考的问题。北京画院建院60多年来,一直聚集着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精英画家群体,他们不但是艺术创作的主力,同时也是涵永中国艺术精神、传承绘画技艺的艺术教育力量。这些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与教学实践中,无不在探索和省思技与道的关系问题。徐卫国
经济学出身、IT行业、世界500强任职,翻开徐卫国的简历,这些关键词似乎与艺术牵扯不上任何关系。但他目前却是北京画院巨幅山水画创作年轻的主力先锋之一。(请横屏欣赏)
徐卫国《太行秋韵》200×500cm
徐卫国《秋色染苍岩》240×120cm
对话徐卫国:(请横屏欣赏)
徐卫国《黄山松韵》145×360cm
徐卫国《翠岭烟云一江清》145×360cm
徐卫国《黄山揽翠图》161×610cm
采访者:从2008年学画至今已有十多年了,这个过程中您的创作发生了哪几个阶段的变化?徐卫国《水阁会友图》180×90cm
采访者:您近期在关注山水画的哪些问题?(请横屏欣赏)
徐卫国《九曲峡川白顷波》75×300cm
徐卫国《烟云供养 野水可餐》45×180cm
徐卫国《野水有诗意荒村隐书声》45×180cm
采访者:对于“笔墨当随时代”,您怎么理解?徐卫国《故塬瑞雪》215×185cm
徐卫国《陕北记忆》200×200cm
采访者:关于技与道的这个话题,就是绘画的技法与艺术规律之间的关系,您是如何看待的?徐卫国《梦起高原》185cm×210cm
徐卫国《古塬厚土》 190cm×200cm
采访者:艺术创作过程中,又是如何处理技与道的关系?指导学员临摹古画
点评学员作品
组织学员进山写生
采访者:对于画院的教学模式您怎么看?在教学过程中,您的课程是如何设置的?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