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酒内臭,路有冻死骨,此语本有所自。
《孟子》:"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史记平原君传》:"君之后宫婢妾,被绮縠,馀粱肉,而民衣褐不完,糟糠不厌。"
《淮南子》:"贫民糟糠不接於口,而虎狼餍刍豢;百姓短褐不完,而宫室衣锦绣。"
此皆古人久已说过,而一入少陵手,便觉惊心动魂,似从古未经人道者。(赵翼《瓯北诗话》卷二)清代文、史学家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说朱门酒肉臭有三个来源。或者说,相同的意思,有三个早于杜甫的人写到过。
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答洪驹父书》从黄庭坚的一段话可以看出,古人极其重视“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韩愈和杜甫更是其中的代表,只不过后人读书少,所以误解韩、杜的很多诗文是“自作此语耳”。
苏子卿曰:“明月照高楼,想见余光辉。”子美曰:“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庾信曰:“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王勃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梁简文曰:“湿花枝觉重,宿鸟羽飞迟。”韦苏州曰:“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三者虽有所祖,然青愈于蓝矣。(谢榛《四溟诗话》卷一)谢榛只是评价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并没有说到这种化用的独特之处。
偷语诗例:
如陈后主《入隋侍宴应诏诗》:“日月光天德”,取傅长虞《赠何劭王济诗》:“日月光太清”。上三字同,下二字义同。
偷意诗例:
如沈佺期《酬苏味道诗》:“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取柳惲《从武帝登景阳楼诗》:“太液沧波起,长杨高树秋。”
偷势诗例:
如王昌龄《独游诗》:“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悟彼飞有適,嗟此罹忧患。”取嵇康《送秀才入军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泰玄。”内容的化用,还要注意其中的细节不同。一种是偷意、一种是偷语。
日月光天德,山川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陈叔宝以降王的身份,作诗恭维隋文帝杨坚,用日月山川虽是眼前景物,但是古人常把日月比作帝王。
日月光太清,列宿曜紫微。赫赫大晋朝,明明辟皇闱。皎然说,这两个人的诗,上三字同,下二字义同。这种类似于周振甫所说的仿效,简单的拿来主义。
晏叔原:“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盖出于老杜“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戴叔伦“还作江南别,翻疑梦里逢”,司空曙“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之意。(王楙《野客丛书·词句祖古人意》)晏几道的:“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虽然诗料内容出于杜甫的“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但是诗人表达的诗意却不同。
曲折深婉,自有艳词,更不得不让伊独步《白雨斋词话》卷一)
并命登仙阁,分曹直礼闱。大官供宿膳,侍史护朝衣。
卷幔天河入,开窗月露微。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冠剑无时释,轩车待漏飞。明朝题汉柱,三署有光辉。皎然认为,沈佺期的第7、8句,偷意于南北朝柳恽的《从武帝登景阳楼诗》前两句:
“太液沧波起,长杨高树秋,翠华承汉远,雕辇逐风游。。”不过,沈佺期的诗中有残暑、早凉,比柳恽的诗更具体。皎然说其偷意,是指用了宫中池水与树的意象,柳恽诗中的“秋”字,即有沈佺期诗中残暑、早凉之意。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